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哈文:春晚的意義在於陪伴 不喜歡的我們不強求

發佈時間:2013年02月07日 09:11|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哈文(資料圖)

哈文(資料圖)

  人民日報2月7日報道,今年春晚是中央電視臺第三十一次舉辦春節聯歡晚會。從1983年至今,央視春晚這枚凝聚了十幾億中國人親情與鄉愁的符號,已經成為幾代中國人的文化記憶。今天,央視春晚正面臨著來自多元文化時代的種種挑戰,它所承載的期望和被賦予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晚會本身。

  本期,我們在與人民網文化頻道共同推出的央視春晚觀眾問卷調查結果基礎上,從電視觀眾、評論家、春晚演員及本屆春晚總導演等角度,與您一同探訪步入而立之年的央視春晚。在不同人的眼裏,它有著不一般的意味;而對於不同的人來説,它卻寄託著中國人共同的對家的情思。

  ——編者

  蛇年春晚總導演哈文:

  春晚的意義在於陪伴

  記者:今年是您第二次擔任央視春晚總導演,跟去年相比,您覺得壓力還那麼大嗎?

  哈文:這個事兒只要做,壓力肯定就會有,因為春晚太受關注,而且責任太大。從1983年至今,春晚已經成為中國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東西。這麼一個團隊要努力滿足十幾億觀眾的喜好,而且只能好不能不好,這種壓力可想而知。我們是懷著忐忑的心情、感恩的心情在做這樣一件事,盡心盡力、全心全意。

  記者:我們最近在人民網做了一個春晚觀眾調查,發現觀眾看春晚的方式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把春晚從頭看到尾的人已經不多了。

  哈文:我個人認為,這麼多年來,春晚的意義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小時候,平時吃不到、玩不到的都要在過年的時候吃到、玩到,但現在大家還一定要等到過年再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嗎?已經不會了。老百姓現在每天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挺豐富的,春晚對於觀眾來説更多是一種精神需要,是一種習慣。所以春晚的主要任務是伴隨大家過年,家裏打著麻將也好、吃著年夜飯也好、聊著天兒也好,電視開著,春晚就在那兒,喜歡的節目就看兩眼,不喜歡的就跳過去,這個我們不能強求。

  記者:我們調查中的觀眾留言顯示,網友認為近些年的春晚不夠貼近老百姓。在這方面,顯然您做了很多新的嘗試,今年最受關注的是郭德綱和一些選秀歌手。

  哈文:這就是“開門辦春晚”的理念。春晚的舞臺應該呈現最高文化水準的節目,而且應該既有明星、有腕兒,也應該有老百姓中的達人。之所以邀請郭德綱,也是因為他的相聲在觀眾中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對於春晚來説他還是新人。

  觀眾有時候會跟我們説,我喜歡誰你就把誰叫來,但這是最簡單的理解。其實我們一直以來衡量作品的標準就是一個“好”字,好作品才是硬道理。我們是想把大家喜歡的演員都請來,但某個人能不能登上春晚舞臺,誰能登上春晚舞臺,歸根到底還是要看他的節目好不好。

責任編輯:郭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