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週《對話》節目"聚焦農業科技最後一公里"將於2012年4月15日晚21:55在CCTV2財經頻道播出)
《對話》主持人:陳偉鴻
主嘉賓:
張光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對話嘉賓:
許智英華西村設施農業技術員
翟梅枝西北農林科技大教授
杜軍志甜瓜試驗示範站推廣教授
史文利秦寶牛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雪蓮沃邦生態農業股份公司董事長
毛曼麗寶雞市科技局黨委書記
辛少波甘肅慶城縣縣長
周建雲南普洱市副市長
盛軍江西安遠縣縣委書記
劉光哲林業大學教授中外農業科技推廣比較體系專家
他是一位持續關注科技推廣的官員;他為中國農業找到了適合的 "推廣模式";他給農民考試發證書,培養農業技術總監,他將教授"趕出"實驗室,紮根田間成為農民,他就是原楊淩黨工委書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張光強。
新中國成立60多年,農業科技為成功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依然不足,農業科技發展相對緩慢,科研成果轉化率低,而陜西楊淩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已超過50%,産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2000億元。同時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再聚焦農業科技,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建設",楊淩正承擔著農業科技推廣的重任。
因此《對話》走進楊淩尋找在楊淩,深入到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的最前端,的科技推廣能手們,讓他們在節目現場與來自各地的農業企業、農戶們對接,找到困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業産品的阻力,破解中國農業推廣的怪圈。2012年4月15日CCTV2《對話》播出"聚焦農業科技最後一公里",歡迎關注。
【在美國農業大學負責農業科技的推廣是法定義務】
在4月15日即將播出的《對話》"聚焦農業科技最後一公里"節目現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張光強介紹了美國在農業科技推廣上的一些做法。他説,在美國農業推廣模式在農業中的地位,是用法律來保障的,第一個是1862年頒布的農業大學的贈地法案。聯邦政府拿出三萬畝左右的土地,劃撥給州政府,要求州政府用這個土地的出讓或者開發的收入,建一所農業大學或者農學院。這個大學授贈以後,他相應的承擔一種法律責任,就是這個大學或者農學院要負責全州農業科技的推廣,這是第一個法案。第二個法案就是農業實驗站法案,他要求學院必須在産地建一些農業的實驗站,把這些技術展示給農民,把技術無償地推廣給農民,而且要負責對農民的培訓,同時要解決農業當中出現的問題。而且,這個法案裏邊就相應地規定了聯邦政府出多少錢,這個經費是逐年增加的,要求州政府、縣政府也同樣要有財政預算。第三個,就是農業的推廣法,1914年定的這個法案構建了一個全美國的,從聯邦到州、到縣、到農戶的一個農技推廣的體系,而核心是州的推廣站,聯邦叫農業推廣局,州就是推廣站,站長是州立大學農學院的院長,這三個法律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一個體系。
1875年,美國的維斯康辛大學搞了一個實驗站,從此全世界的大學有了第三個功能,社會服務。所以社會服務的功能就是維斯康辛的農業實驗站建立起來的。張光強説:"我們中國有《農業法》、有《農業推廣法》,但是我覺得差距在哪兒呢?我們沒有賦予我們農業大學一種法定的義務,就是法律上你必須負責你區域內的農業科技的推廣。第二,他沒有撥專門的經費,就是推廣經費。現在全世界大體上是這樣,以美國為例,一般農業的、科技的創新經費,如果現在它達到80億,大概有50億左右是科研創新,有30億左右是專門負責推廣的,這些推廣經費就是給了這些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