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3年02月22日 17:0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賞燈 |
老北京的元宵節習俗
老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從農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娛樂五晝夜。明代北京的燈市在東城燈市口,元宵夜,街道兩旁列市,上至珠寶玉器,下至日用百貨,一應俱全,各鋪戶俱張挂絹紗、燒珠、明角、麥秸、通草製成的各式花燈,供人觀賞。到了清代,燈市遍佈整個北京城。
北京宮燈 |
花燈又叫“綵燈”,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産。花燈通常分為吊燈、座燈、提燈幾大類,是彩扎、裱糊、編結、刺繡、雕刻、剪紙、詩詞書畫互相融合的一種綜合藝術品。它的用料也極其豐富,一般用竹木、金屬、綢緞、明珠、玉佩、絲穗、紙品、玻璃等材料扎制。花燈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不斷發展創新,成為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
元宵節賞燈始於漢代,盛極於唐朝。三十多年前出土的漢代“長慶宮燈”工藝水平已經極高。明、清兩朝的宮燈稍顯繁複。1915年,北京宮燈首次被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時,便榮獲金獎,因而説宮燈是具有國際市場的工藝精品。
1949年開國大典時的那對紅燈籠,1995年曾在中國嘉德公司拍出了1380萬元的天價。19 97年,一件清晚期紅木宮燈在嘉德拍出1.1萬元;2002年北京翰海秋拍,一對清代套料宮燈以7.92萬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