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民間美術 >

年畫成收藏民間藝術品人士新寵

發佈時間:2013年01月29日 17:5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又是新春到,曾作為中國傳統民間文化中最常見的迎春習俗的年畫,再一次走進人們的視野。可隨著歲月的流逝,原本是尋常百姓貼在門上或挂在家裏的一種吉祥符號的年畫,如今已成為不少熱衷收藏民間藝術品人士眼中的“寵兒”,其價格也一路攀升。

       “提起年畫,太親切了。” 説這話的李之熙是新疆一建的一位退休幹部。今年61歲的他對年畫有著濃濃的感情和深深的記憶。

       “1975年以前,我家住在山東省文登市,小時候每到春節,父母就會將家裏的墻壁刷白,然後用自家做的漿糊或者圖釘貼上一幅幅色彩鮮艷的年畫,增添喜慶。”貼年畫,也是李之熙和兄弟姐妹們都喜歡搶著幹的活兒。“一是貼上年畫後就意味著要過年了,將有新衣服穿有好東西吃了。再者,每年的新年畫內容也是那時候小孩子聽故事的機會。”李之熙介紹説,小時候沒有電影電視,報紙刊物貧乏,更沒有網絡等現代媒體。因此,年畫作為惟一的發行量最大、覆蓋面最廣的“傳播載體”,以其通俗性反映了幾乎所有民俗文化內容。

       李之熙説,當時家家戶戶都喜歡買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這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看上去生動活潑,熱鬧非凡。

       “這主要是民間流傳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親的吉日良辰,人們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間,算是送給鼠新郎的禮物,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有些老奶奶在臨睡前常逗孩子説:‘快把鞋藏好,別讓老鼠偷走當花轎了’,非常有意思。”李之熙説。

       除此之外,李之熙還記得那年代,還有福祿壽或花卉鳥獸題材的傳統年畫,也有再現三國趙子龍大戰長坂坡、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明代朱元璋童年民子山放牛玩耍等歷史故事的歷史題材年畫,還有諸如麒麟送子、黃金萬兩等民間傳説的喜慶年畫等等。

       “那個年代的年畫之所以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記憶,主要是那個時期不少年畫的藝術水平堪稱一流,因為有不少大師級的畫家,如葉淺予、李可染等,不計工本不計報酬,參加年畫的創作,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這是那個年代所特有的,如今是再也見不到了。”烏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紙製品收藏大家張吉昌介紹説。

       紙製品收藏家張吉昌告訴記者,傳統年畫都是先由藝術家們手繪底樣後,再使用“套印”工藝印刷,也就是以“青、品、黃、黑”這四種基礎色的疊加來呈現不同的色彩。這種方法雖然效率很低,但成色卻別具一番風味。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印製年畫採用了現代彩色印刷技術,年畫不復從前。隨著上世紀90年代臺曆、掛曆的出現,年畫更是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由於存世稀少,其背後的輝煌如今也很少有人知曉。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