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揭秘小口雙耳尖底瓶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7日 15:4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自陜西寶雞北首嶺遺址、陜西華縣元君廟遺址和甘肅馬家窯遺址出土“仰韶文化小口雙耳尖底瓶”以來,關於這種類型陶器用途的探討一直爭議不休。

       不是生活中的實用器

       關於“小口雙耳尖底瓶”的名稱與功能,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認識:
 
       (1)“汲水器”或“盛水陶罐”説。如鞏啟明在2002年出版的《仰韶文化》一書中,認為它是生活中的實用器,汲水時繫繩于雙耳,使用者不用近至水邊,只需站在高處手提繫繩,使瓶身保持直立,將瓶緩緩置入水中。在瓶底浸入水面後受水的浮力影響,瓶體會自然傾倒,瓶口接觸水面汲水,再將瓶提出水面,汲水完成。持這種觀點者目前佔主流。
 
       (2)“祭器或禮器”説。這種觀點以國內考古學泰斗蘇秉琦先生為代表。
 
       (3)“魂瓶”説。此觀點以朱興國為代表。
 
       (4)“攲器”説。持此觀點者,以王二湘等為代表。
 
       (5)“兼具汲水和儲水功用的水器”説。持此觀點者以劉雲為代表。

       筆者認為上述觀點均難令人滿意:第一,日常實用“汲水器”之説,以筆者的認識水平,這種正常高度在30—40厘米左右的棗核型陶器其內部容量過小,從常識角度去看不能成為日常生活中“汲水”、“儲水”的實用器。第二,“祭器或禮器”説也存在一個祭器傳承邏輯的否定:若它確屬禮法規定的祭器或禮器,為何在出土的瓷器、玉器和青銅器中卻不見一個同型器的影子?第三,以“魂瓶”為代表的“葬器”説已被出土發現的“魂瓶”形制及其設計理念所否定。第四,“攲器”説的學者似乎正在接近真相,卻反復“科學”論述它的“汲水功能”,又走進了“形而下”的“生活實用器”的岔道。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