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鈞瓷紅紫相映象徵吉祥高貴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9日 15:5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宋鈞窯鼓釘三足洗。

宋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鈞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鈞窯瓷器釉色瑩潤,五彩繽紛,古樸典雅。因窯變而産生的釉色之美使它成為雅俗共賞的藝術品,因集青、紅、紫等多種吉祥色于一身又使它成為含義豐富的吉祥物。“黃金有價鈞無價”,擁有一件鈞窯精品,對於任何人來説都是非常幸運的。

       五光十色受青睞

       鈞瓷極其燦爛的色彩變化註定了它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品,以青、紅、紫為主調的釉色又註定了它是人見人愛的吉祥物。青色代表活力和生機,紅色代表喜慶和吉祥,紫色代表高貴和典雅,這幾種顏色都有豐富的吉祥含義。

       在漢代,紫色和青色有著崇高的地位,當時朝廷中最高級的官員如太師、太傅、太保、丞相、太尉等佩金印紫綬,比他們略低一級的官員佩銀印青綬。唐宋時期紫色和緋色(即紅色)成為最高等級的代表色,唐代三品以上文武官員穿紫色官服,五品以上文武官員穿緋色官服;宋代四品以上文武官員穿紫色官服,六品以上官員穿緋色官服。元代官服只有三種顏色,即紫、緋、綠,明代則以紫、緋、青、綠四色來定官位高低。由此可見,紫、紅、青三種顏色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人們心中非常高貴、吉祥的顏色。鈞瓷把這幾種吉祥色集于一身,並且以最美的形式把這些顏色表現出來,難怪它受到北宋宮廷的青睞。

       相比之下,同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定窯産品就沒那麼幸運了。定窯生産的白瓷在宋代曾一度作為貢瓷提供給皇家使用,但後來停止進貢。據説理由是定瓷有“芒口”。所謂“芒口”,是指器物口部無釉,定瓷有“芒口”是因為採取覆燒工藝所致。但有學者認為宮廷停止進貢定瓷並非完全是因為定瓷有“芒口”,因這個問題可通過在瓷器口部鑲上金、銀、銅等方法解決,可能與定瓷的顏色有關。中國人一向喜歡紅色,忌諱白色,服飾器具一般只在辦喪事時才採用白色,當時在宮廷可能有人認為大量使用定瓷不吉利,皇帝才下旨停止進貢定瓷。

       解讀鈞窯瓷器

       中國陶瓷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實用器,通過各種各樣的裝飾手段使陶瓷的形式更美、承載更多的文化內涵是歷代陶瓷製造者的不懈追求。早期的青瓷之所以以胎裝飾為主,並非人們刻意所為,而是因為在釉色上取得突破難度極高,人們不僅要從理論上了解金屬成分的呈色原理,還要在實際操作中毫釐不差地拿捏好分寸,稍有差池,便前功盡棄。要燒制出一件令人滿意的瓷器,技術和經驗固然重要,有時還需要一點運氣。

       南北朝以前生産的瓷器主要以鐵為呈色劑,經還原焰燒成,瓷器釉色大多呈青綠色。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陶瓷工匠認識到,控制和排除胎釉中鐵成分的干擾,可以燒制出白瓷。反之,如果加重胎釉中鐵的含量,又可以燒制出黑瓷。在北齊時期,白瓷終於出現。到了唐代,以唐三彩、長沙窯彩繪、鞏縣青花為代表的釉裝飾得到空前發展,最終突破了傳統的單色釉格局。

       釉裝飾水平達到高峰

       宋朝是中國陶瓷發展史的高峰期,其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在釉裝飾上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這一時期的汝窯、龍泉窯只憑單色釉本身就呈現極佳的裝飾效果,雖無雕琢之工,卻有凝重、深沉、含蓄、厚潤之美。官窯哥窯創“金絲鐵線”、“魚子紋”等開片釉,為釉裝飾工藝開闢了新途徑。尤其突出的是鈞窯創造的窯變釉(兩種以上釉合用變化出的特殊釉),這種窯變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多種色彩交相輝映,爭奇鬥艷,流光溢彩,美輪美奐。

       鈞瓷釉色的燒成原理來源於唐代魯山窯的花釉瓷器,當時出現了局部有彩斑的“唐鈞”。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院瓷器專家楊靜榮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説他曾見到一件民間所藏的鈞窯凈瓶,高33厘米,造型規整,具有唐代特徵,但釉色卻是鈞窯的,而且還有紅斑,釉色瑰麗,可與傳世鈞窯媲美。經檢測,該産品是宋代或宋代以前的産品。

       唐代花釉瓷器的施釉方法是在較深或較淺的底釉上涂上與之色彩對比強烈的另一種釉,因不同的釉所含金屬氧化物的呈色原理不同,燒制出來的器物表面便出現色彩斑斕的藝術效果。宋鈞窯變釉也是利用這一原理燒成的,但工藝比唐代花釉複雜得多,宋鈞之所以在窯變上登峰造極,關鍵是高溫銅紅釉的穩定燒成。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