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明版書將成收藏投資主流 價值百萬精品驚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5日 16:3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明代汲古閣校刻本《十三經注疏》

       百萬精品驚現

       400年前,江蘇常熟人毛晉開始按頁以黃金作價收購宋版圖書。這位一生嗜書如命的明朝人,先後購藏宋元本及其他善本達8400冊。購書同時,刻書亦聘請學者名士校勘,募集精良刻工,自家出産特製紙張,儼然江南第一“書坊”。明朝人自己的善本書,也沾染著宋版書的“范兒”,帶著“汲古閣”的款,悄然誕生。

       毛晉死後不到400年,不用説宋版書依舊一頁難求,即使是他當年校輯刻印的圖書也已成為善本——“汲古閣”成為金字招牌。2011年西泠印社(微博)春拍,一套汲古閣校刻的《十三經注疏》拍價達到120萬元。其時,早于這一套過百萬的明版書上拍場的,還有2010年西泠印社首屆古籍拍賣會上出現的一套明代萬曆刻本《資治通鑒綱目全書》,作為整場拍賣最後登臺的一件重量級拍品,這件大部頭明版書引起了場內外藏家們的最後一搏,最終以358.4萬元的“天價”成交。

       價格過百萬的明版書,在近兩三年,正層出不窮地涌現出來,其市場熱度顯而易見。那麼,為什麼明版書會在近期蓄勢待發,以追趕宋版書價格的強勁走勢獨立潮頭呢?

       百萬價值評析

       100萬元,在古籍拍賣場能買到一部什麼樣的書?100萬元,可能的確買不到一部流傳有序的宋版書,可能買到的是一部明代汲古閣校刻的經典,也可能是一部明代嘉靖年間的白棉紙本。這些書都是明版書中的精品,相比于宋版書的價格而言,差距較為明顯,但已經不是特別大。也就是説,明版書的價值正在逐步被發掘,有眼光、有實力的藏家及投資者蒐求明版書的力度正在空前加強,其市場價格自然水漲船高。與毛晉當年追捧宋版書一樣,明朝那些書,什麼時侯也要開始按頁以黃金論價,看來為時不遠了。

       粗略了解明版書的藏家都知道,明版書大致分為三個時期:明朝初期的刻本,繼承元朝風氣,多為趙體字黑口,紙多用白棉紙,被藏家珍視為“黑口白棉紙”本,有人認為可與宋元本並立;中期的明本,又被稱為嘉靖本,那時翻刻宋本十分流行,特徵是白口歐字、字體方正嚴謹,也多用白棉紙;後期的明本也被稱為萬曆本。萬曆本魚龍混雜,精良之作雖不多但卻常有內容稀見的珍罕本,其特徵是多用黃色竹紙,字體橫輕豎重。

       無論如何,明代作為承襲宋代文風最為濃厚的朝代,其刻印書籍始終以典雅、優美而著稱於世。由於明版書形式美觀,其中明朝嘉靖年間的書頗具宋版遺風,價格也相對較低,成為古籍收藏熱點在所難免。過百萬的明版精品已經用事實證明,繼宋版之後,明版書這邊風景獨好。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