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梵高《耕地的農婦》幕後故事:花錢請農民當模特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9日 15:3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耕地的農婦》

       感受梵高藝術展今日開幕,揭秘《耕地的農婦》幕後故事——

       作為江蘇省和荷蘭北布拉邦省的友好交流活動之一,“感受梵高藝術展”今日將在南京市博物館多功能廳正式開幕,來自荷蘭北布拉邦省博物館的30余件文物展品,將帶領南京市民走近這位享譽世界的後印象派大師。

       昨天下午,在布展剛剛結束的市博展廳內,記者近距離看到了此次展覽的重量級作品——梵高創作于1885年的油畫《耕地的農婦》。令人意外的是,這幅油畫並非實景寫生作品,而是梵高根據自己的素描稿創作而成,畫中彎腰耕作的農婦則是他花錢請來的“模特”。

       油畫尺幅偏小乃“有意為之”

       《耕地的農婦》是北布拉邦省博物館收藏的唯一一幅梵高原作,也是此次展覽最受矚目的藝術品。昨天下午,記者在布展現場發現,這幅珍寶級油畫被單獨陳列在多功能廳西北角一個大展櫃中。展櫃內的溫度將保持在20℃左右,濕度為50—55%,內部則採用冷光燈照明,光照度固定在150勒克斯。

       看慣國內山水大畫的觀眾或許會有點失望,因為這幅油畫的尺寸很小,縱37厘米,橫25厘米(加框尺幅為50厘米38厘米),大小相當於一張A4紙,獨自陳列在7米長的展櫃中多少顯得有些形單影隻。據荷蘭北布拉邦省博物館館長查爾斯德毛易思介紹,《耕地的農婦》是梵高在荷蘭紐南生活期間的早期作品,這一時期,梵高受到法國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米勒的影響,熱衷於描繪農民生活,具有極強的鄉土氣息。

       這幅油畫之所以偏小,是因為梵高有意識地選擇了小尺寸。據了解,梵高控制畫作尺寸是為了讓畫面盡可能地集中,為此,他把人物的大小限定在“一閘”以內——即大拇指和小拇指頂端之間的最大距離。梵高把農婦的身體畫得深度下彎,以表現翻土的動感。

       畫中農婦是花錢雇來的“模特”

       紐南時期的梵高癡迷于現實主義畫風,畫作題材以寫實為主。不過,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這幅油畫並非梵高的實景寫生作品,而是在畫室內依照素描創作而成。

       據查爾斯介紹,梵高創作《耕地的農婦》的確切時間是1885年夏天,畫中的農婦正在田地裏收土豆。1885年6月底,梵高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寫道,他計劃在幾個月後收割小麥和翻收土豆的季節創作一批油畫,描繪紐南農耕者的勞作場景,為此,他準備畫100多張素描,把當地農民的形象有説服力地表現出來。以收土豆的場景為例,他曾反復描繪農民在田間拔土豆的姿勢,力求讓畫面更加真實生動。由於人們不肯配合,梵高只好以付錢的方式,把農民“雇”到自己的畫室裏當“模特”,按照其要求擺出各種耕作姿勢,供他完成素描。因此,這張油畫很可能是他在畫室內根據素描創作而成,而非在室外自然環境中所畫。

       參展老物件都是畫中“道具”

       椅子、水壺、鋤頭、鐮刀……除了這幅傳世油畫,展廳內還擺放著30余件與梵高“同齡”的老物件。這些乍看不太起眼的生活用品其實大有來頭,它們都曾作為“道具”出現在梵高紐南時期的畫作上。這一次,主辦方特意將老物件與其相對應的畫作複製品同臺展出,讓觀眾發現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絡。

       《吃土豆的人》中出現的銅質茶壺,在《削土豆皮的農婦》中登場的土豆筐,《割麥子》裏農夫手持的鐮刀……一件件充滿荷蘭鄉土氣息的老物件,都能在梵高的畫作中找到投影。如果説勞作者們是梵高紐南時期作品中的主角,那這些老物件就是不可或缺的“配角”,梵高正是藉由這些“道具”,將底層勞動者的生活表現得真實而震撼。

       織機上懸挂著一盞吊燈,一個織工正彎著腰理線,機子上織著一塊紅色布料,織工的黑色身影和紅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人過目難忘。這幅《織布者》是梵高1884年織工系列作品的名作之一,《梵高傳》中也以此畫為背景講述了他與瑪高特的一段感情。值得一提的是,展廳內陳列的一架褐色木制織機,正是這幅畫作的實物原型,兩者的造型、結構幾乎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畫中織機卷軸上的紅線如今換成了白線。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