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民間美術 >

潮州木雕:巧匠神技奪天工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2日 18:1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辜柳希檀香木雕《雙層龍蝦蟹簍挂屏》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潮州木雕,是盛開在潮州的一朵藝術奇葩,它與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龍眼木雕並譽於世,而又以其多層鏤雕、髹漆貼金等工藝特色而獨樹一幟。其作品往往經精雕細琢後貼上純金箔,顯得金碧輝煌,所以又叫潮州金漆木雕。

       能工巧匠造就華美

       潮州木雕題材內容豐富,從花鳥蟲魚、四季果品、江海水族、珍禽瑞獸到民間神話傳説、古代戲曲無所不有。精巧雅致的潮州木雕被廣泛應用於潮汕各地的祠堂、廟宇、建築物的門窗、匾額、承柱、藻井以及家用器物上的屏風、幾桌、床炕、茶櫥、宣爐罩等,加之潮汕民俗中迎神賽會、祭祀祖先的神龕、神轎、燭臺、挂屏等也都用潮州木雕裝飾,使得木雕有著廣泛的社會需求,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

       潮州木雕有文字記載及實物憑證的歷史可上溯至唐代。明清兩代,潮州木雕得到空前發展,特別是在明末,商業的繁榮促進了手工業的興旺,木雕藝術隨著木結構建築、家居裝飾的發展而日臻完善,技巧日趨成熟,並且出現了多層次的鏤雕技法。這時期,潮州木雕除了應用於建築裝飾及日常生活,有的已成為純粹的欣賞品,其髹漆貼金後更顯富麗堂皇。

       民國初期,潮汕地區經濟繁榮,尤其是旅居東南亞的華僑、潮商崛起,其中不少人富甲天下,紛紛攜財返鄉,興寺廟、建祠堂、置豪宅成風,為潮州木雕藝術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而為了得到更加精緻的木雕作品,這些富商巨賈們讓潮州木雕藝人不求工期、不惜成本,只求藝術和創新,給了木雕藝人們充分的創作空間和施展技藝的舞臺,於是,在精緻、端莊、華貴的潮州庭院背後,能工巧匠們淋漓盡致地揮灑畢生才藝,潮州木雕在精益求精的氛圍中佳作紛呈。

       龍蝦蟹簍技驚天下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潮州木雕汲取了石刻、繪畫、泥塑以及潮劇等各種不同民間藝術的長處,融匯成獨特的風格。其在裝飾與寫實的結合、美觀與實用的統一、精美雕鏤與統一單純的處理、一目了然與經久耐看的兼顧以及構圖的經營、形象的刻畫、刀法的運用、髹漆貼金等方面,都有著獨到而卓越的創造。

       潮州木雕的表現技法有圓雕、浮雕、通雕、陰雕、透空雙面雕等。通雕是潮州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特色,通雕層次的多少,視材質厚薄和雕刻技藝高低而定,少則兩三層,最多的可以達到十來層。由於多層鏤空通雕的體積深厚豐滿,物象重重疊疊,交錯穿插,具有玲瓏剔透的效果,所以它特別適合表現人物眾多、情節複雜、場面宏大、景物豐富的題材。最能體現潮州木雕鏤通技巧的作品,莫過於立體鏤空通雕的蝦蟹簍木雕,它是在傳統的圓雕的基礎上,吸收了多層鏤空通雕的工藝,雕刻出來的蝦蟹簍栩栩如生,從任何側面都能夠欣賞到蝦蟹的活潑姿態。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著名潮州木雕藝術家張鑒軒、陳舜羌創作的圓雕蟹簍1957年在世界青年聯歡節藝術博覽會上展出,引起全世界的驚嘆。他們在半畔蟹簍的基礎上,大膽加以創新,吸取了多層次鏤通的藝術特點,創作出完整的具有三維空間欣賞視角的圓雕蟹簍,此圓雕蟹簍造型完美、結構嚴謹,螃蟹、竹簍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從此中國木雕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推陳出新傳承不輟

       潮州木雕因其巨大的歷史文化價值及高超精湛的傳統工藝,2006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這對潮州木雕的保護、傳承及發展意義重大。潮州木雕界目前依然活躍著多位大師級的人物,據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木雕大師張鑒軒、陳舜羌師徒開辦木雕培訓班,為潮州實實在在培訓了一批木雕接班人,現在他們都成為木雕界的棟樑。

       潮州木雕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有者辜柳希就是其中一位,他從事木雕藝術創作40餘年,現為潮州木雕工藝研究院院長。走進他的藝葩木雕廠,迎門聳立的是一件雕刻整理了5年之久的巨型龍蝦蟹簍,高達2.8米(連底座高3.28米),直徑1.5米,從6噸的木頭雕琢到現在僅剩500公斤。該作品造型跌宕起伏,場景盛大繁縟而不失和諧,徑路分明的竹簍、張牙舞爪的80只螃蟹、姿態各異的30只龍蝦,還有縱橫穿梭的海魚、交錯照應的蘆葦、翻騰的浪花等,多層次地再現了生機勃勃的海底世界。辜柳希告訴記者,他的産品一直非常暢銷。在獲得市場青睞的同時,他的木雕精品之作也是長盛不衰,獲得的各類全國性的金獎就有14個。近幾年他參加深圳文博會,已得到了3項特別金獎和3個金獎。

       對於有著千年曆史且技藝成熟的潮州木雕,辜柳希始終堅持傳承與創新並舉。比如,傳統的潮州木雕多采用質地較軟的樟木,辜柳希經過不斷實踐,採用材質更硬、刀藝更難的紅檀木、花梨木等,使作品不但更具觀賞性、藝術性,也更具收藏價值,被視作潮州木雕的一項突破性的創新。而另一項被辜柳希視為獨家秘技的,則是成功解決木雕作品金地漆層可以不受氣候、溫度的影響,提高了産品的生産效率和質量。與此同時,他在改進刀具、創新題材等方面也做出了積極探索。

       辜柳希表示,如果不進行創新的話,木雕的生命力就會枯竭。在旺盛的創作力後,作為項目傳承人,辜柳希也懷著厚重的責任感。他告訴記者,光講賺錢對他而言現在肯定不適合了,他還要把這項工藝傳給後輩。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學習木雕技術,他在潮州職業技術學校開班講座,又將自己的木雕廠作為學校的實踐培訓基地。這些年來,他傳授木雕技藝、培養徒弟近250人,藝徒遍佈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其中超過50人成為工藝師,已能獨立從事木雕創作工作。他還把自己多年從事木雕創作的經驗加以總結,並融入相關理論,編寫出版了《潮州木雕工藝與創作》一書,填補了相關教科書的空白。今年其所在單位已通過國家文化部非遺司的領導和專家實地考察和公示,將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其自建6000平米的潮州傳統工藝研究會已在裝修,不日即將掛牌運作。

       儘管如此,由於居住環境的改變,傳統民俗的淡化,加上純手工人才的培養需假以時日,潮州木雕還是面臨不少挑戰。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