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紫砂壺中的精品 千萬身價的顧氏壺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1日 14:3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顧景舟 大石瓢紫砂壺

      據《投資者報》,拍場上千萬級別的紫砂壺已不鮮見,而顧景舟算是最早出位千萬元的大家之一。

      2011年春拍,中國嘉德推出的顧景舟、韓美林所作提梁盤壺以1150萬元成交;北京保利推出的顧景舟、魏紫熙合作矮井欄壺獲價1035萬元……而顧所作壺的最高價出現在2010年中國嘉德春拍。彼時,其與吳湖帆合作的相明石瓢壺以1232萬元易主,創下了宜興紫砂壺拍賣單價之最,顧因而也成為繼徐悲鴻、吳冠中之後,藝術作品價格超過千萬元的又一位宜興籍紫砂藝人。

      五把瓢壺

      相明石瓢壺算是有些年頭了。上世紀40年代末期,顧常往來于宜興、上海之間,經鐵畫軒主人戴相明介紹認識了江寒汀、唐雲、吳湖帆、王仁輔、來楚生……等書畫篆刻家,由此,顧的藝術格調多了些另類的養分。1948年,顧製作了五把石瓢壺,自己留有一把,其餘全部贈送給了戴相明、江寒汀、唐雲和吳湖帆。相明壺底之印是王仁輔刻的“戴相明”三字方章,蓋印是任書博刻的“顧景舟”款,另外四把則有任書博篆刻的“顧景舟”底印、王仁輔篆刻的“景舟”蓋印。此後,戴相明攜壺坯隨江寒汀至吳湖帆家,吳執筆在五把壺坯上各題詩句,並將型態相異的竹枝畫于其上,第五把壺由江畫寒雀一隻贈與吳。畫畢,戴相明交貨船帶給顧家,由顧景舟親自鐫刻。陶藝、書畫、篆刻終於珠聯璧合,紫砂史上剛柔相濟的五把石瓢壺於此留名。顧景舟胞弟顧陸洲曾跟隨顧景舟由戴相明陪同前去看望江寒汀,顧、戴、江……等人之間交情不淺。中國嘉德上拍的那把石瓢壺,是上海鐵畫軒戴相明所珍藏,後流傳至台灣,最後被台灣藏家連同其他紫砂藏品一同上拍。

      有人説,顧景舟的壺引領著市場的行情,一時間打開了紫砂壺的空間。一如紫藝網市場部唐先生所説,“如今市場上看漲的就是已故大師的紫砂壺。”2011年北京匡時春拍,顧所作雲肩如意三頭茶具獲價1026.5萬元。此壺造型取自青銅三足圓鼎,圓鼎初為食器,亦為祭祀之器,可通天地神靈,乃有靈氣之寶器,是1954年正值壯年的顧所作。

      紫砂藝人

      顧是宜興紫砂藝苑七老藝人之一。少年時,顧就讀于蜀山東坡書院。18歲時,隨祖母邵氏制坯,承襲家中制壺客師的訣竅,躋身於壺藝名家。20歲左右,顧曾應上海郎氏藝苑聘請,倣古作陶,所倣清陳鳴遠款的龍鳳把嘴壺和竹筍小盂作為陳鳴遠的傳器,為故宮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所藏。人生的轉捩點就在這裡,他有幸碰到了一大批古代名家珍品,每遇名作,都不免悉心揣摩。後因太平洋[8.92 -1.11% 股吧]戰爭全面爆發,只能回鄉避難。1942年初。顧經過在上海三年的磨練,技術和藝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便萌生辦個展的念頭。不幸的是,1945年,他19歲的小弟病重,因缺錢醫治,只得忍痛割愛,將積攢的壺賣掉。

      紫砂的魅力一直吸引著這位紫砂人。1954年10月,顧參與湯渡陶業生産合作社紫砂生産工場的組建籌劃工作,就緒之後,著手負責“紫砂工藝班”的育才重任。上世紀六十年代,顧開始從事紫砂打樣設計:紫砂花盆、紫砂茶葉揉碾盤以及紫砂杯等,寄希望當時困頓的紫砂産業找到一條出路。於是,顧改進紫砂工具,並考察紫砂古器和紫砂窯遺跡,甚至不辭辛勞遍訪北京、上海、廣州、蘇州等博物館進行對照和鑒定。之後迎來了顧老的創作高峰,雪華壺、提璧茶具、上新橋壺、石瓢壺、中石瓢壺、矮僧帽壺、漢鐸壺、矮井欄壺和乳鼎壺等作品在他手下誕生了。多年的積澱,終於在1982年爆發。那一年,顧被國家評定為工藝美術大師。之後,擔任宜興紫砂研究所所長,並將紫砂壺從商品上升到藝術層面,就這樣,高級工藝美術師的頭銜又在1989年落在了顧的頭上。此間,顧曾用家傳本山老泥做了一枚紫砂茶寵雙獅戲球,被世人稱為不可多得的傳世極品。

      桃李天下

      幾乎所有從藝紫砂的後輩都習慣稱呼顧景舟為“顧輔導”。“輔導”算得上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紫砂界的最高職稱。宜興市紫砂工藝廠的紫砂研究室主任、高級工藝師、總工藝師……雖説顧老頭上有著很多的頭銜,但很多人見到他,仍喜歡親切地叫上一聲“顧輔導”。

      上世紀50年代初,顧收了第一個徒弟徐漢棠。據説,徐在五六歲時就認識了顧老,解放後初中畢業,因家庭經濟困難,無法繼續上學,只能在家中跟父母學做些紫砂花盆、花瓶一類的普通産品。一次顧老去徐家串門,徐父提出要漢棠拜顧老為師,學做茶壺。顧出了道難題:漢棠需先自製一副規車(紫砂成型的工具),合格就收,不合格就不收。漢棠兩天后開始準備材料,一個星期做好了十把規車。等顧老再次去徐家時,高興地收下了這個徒弟。幾十年間,顧已是桃李滿天下。他要求學藝的年輕人苦練基本功,從選泥、錘泥開始,不放過每一個環節。“師傅帶進門,修行在個人”,在顧景舟大師之後,紫砂界優秀人物層出不窮,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中國陶藝大師李昌鴻、周桂珍,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沈蘧華、潘持平、張紅華等。

      從接觸到紫砂的那一剎那,到“長江後浪推前浪”,顧一直沒有離開過紫砂。晚年時候,他説,“不圓而圓,不方而方,智欲其圓,行欲其方,剛柔並濟,允克用藏。”並將此銘刻于壺上,將此番紫砂生涯的精髓留給了後人。

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