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2日 14:28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倫敦奧運即將落幕,中國軍團戰績驕人,路透社卻發表文章《獎牌掩蓋中國舉國體制的代價》,直指中國體育為了在國際比賽中取得成績而不計代價。外國人在賽場上比不過我們的運動員,“羨慕嫉妒恨”在所難免。至於我們自己,也是有彈有讚,讚者稱中國體育的勝利揚我國威,觀察角度不同,其實反思的是中國體育的一體兩面。
奧運會女足決賽場上11名美國姑娘的背後,是美國擁有60萬女足註冊運動員。而在中國,把成年、青年、少年運動員全算上,踢球的女孩子不超過1600人。兩相比較,誰是舉國體制?
英國人在本屆奧運會自行車項目上拿到8枚金牌,但中國作為世界第一自行車大國為什麼與自行車金牌緣慳一面?在英國6000多萬國民中,超過1200萬人把自行車作為鍛鍊方式,註冊自行車俱樂部超過2000多家,運動員超過10萬人。 而在中國,接受專業訓練的自行車運動員不到2000人,如網友所説,你不能騎自行車去買了菜回來就説自己晨練了。兩相比較,誰是舉國體制?
體育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形式和成果,顯見地具有公益性質。既是公益,就是政府應當有所作為的領域。經濟發達國家無一不將體育視為公民社會建設的重要手段,用各種形式鼓勵青年人投身體育鍛鍊和競技訓練,鼓勵青年人在運動場上展現才華和挑戰極限。就體育運動的參與廣度和普及程度而言,就政府對體育設施、體育文化的投入而言,我們現在的體育,根本不是舉國體制,而是精英體制,與發達國家相比,離“舉國體制”差得還很遠。
所以,我們的舉國體制不是太強,而是需要更強。在我的夢想中,未來的每一所中國小學和中學,都能像日本小學和中學一樣,有一個鋪著塑膠跑道的標準田徑場,每個孩子每天都能有兩個小時在陽光下自由地奔跑;未來的每一座中國城市的空地,都能像美國的街頭,矗立著形形色色的籃球架,而不是被成千上萬輛鐵殼蝸牛所盤踞,每個喜歡運動的少年,都能不只在電視機前為姚明和科比吶喊,而是能夠在自己居住的社區裏,每天沐浴著清風和晨光,嘗試屬於自己的扣籃。到那時,我們才算是擁有真正的舉國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