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于嘉:中國籃球缺乏體系 輸得明白才能締造偉大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8日 10:26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于嘉個人博客

channelId 1 1 1

于嘉:中國籃球缺乏體系 輸得明白才能締造偉大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8日 10:26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于嘉個人博客

      

    寫下這篇文字的時候,剛剛回到住處,美國摧枯拉朽大勝藝術流阿根廷,吉諾比利和斯科拉的無助和杜蘭特少年不知愁的單節5個三分球還在腦海裏,腦子木木的,還在想這十天裏男籃的比賽,我其實一點都不想説“男籃被打回原形”之類的話,對於以王治郅為首的球員們即將離開國家隊的舞臺,用一場慘敗來送別,真的是很殘酷。

    更衣室裏見到大郅,左膝上碩大的冰袋很是顯眼,看見我苦笑了一下兒,突然想起什麼了似的,驚訝地挑起眉毛説:“你看見了嗎?我竟然能扣個籃兒,我都不知道我怎麼扣的啊。”我現在仍然記得,那個溜底線接左手扣籃讓解説席上的我和姚明快要跳起來了,這不就是那個可以用蝴蝶穿花般的腳步戲耍對手的追風少年嗎?可惜事實告訴我們,那樣的年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了,1996年當19歲的王治郅跟隨著一群成名前輩前往亞特蘭大時,很難想象自己會成為中國男籃劃時代的人物,老實説,那時候他在得分上幫不了球隊太多,但他靈活的移動和積極的狀態恰好可以成為單濤和巴特爾這種力量型中鋒的理想補充,而在那之後,亞洲第一中鋒的聲名不脛而走,大郅的路就這麼一步一步地鋪下去,有過登峰造極之時,比如NBA亞洲第一人,比如一次次的全國冠軍亞洲冠軍,但總會峰迴路轉,變個模樣,“不歸事件”的親歷者,現在大多退出一線多年,再回憶起來都替大郅感到不值,説不上是誰欠誰,但總覺得王治郅不應該就這麼被拋棄了五年。大郅開始還會嘆口氣,可後來誰再提起,他總是會笑笑説:“人嘛,不都這樣嗎?順的時候,你就想想那些你不順的時候;不順的時候呢,你就想想那些你順心的時候,一切就都和諧了。”

    2008年北京奧運打西班牙,尤納斯關鍵時刻把他換下來,他面沉似水,還是一句話都沒説在旁邊坐著;2009年兵敗津門,偌大的賽場就剩大郅一個人來回奔跑,被伊朗拖得直喘粗氣也沒停下;2010年亞運搶了那最後的前場籃板補籃得分,金牌加身頂禮膜拜,應該是人生的極致了,如果那時淡出,風光無限。但王治郅偏偏要開始他的第四次奧運旅程(本來該是第五次),每次訓練之後都會讓訓練師協助放鬆恢復的他,就像一台開得超過了里程數的老車,面臨更新換代之時,有的車裏留著半箱油,可以輕輕鬆鬆地開回場裏,甚至途中兜兜風;而有的車裏已經無油可尋,全憑機械和軸承的摩擦來帶動齒輪皮帶,自然歸途痛苦,我想説,王治郅現在就是這臺老車,而中國男籃所需要的態度,就是他常説的那句口頭禪:“順的時候,你就想想那些你不順的時候;不順的時候呢,你就想想那些你順心的時候,一切就都和諧了。”

    我們面前的中國籃球,是不是也應該這麼想想?

    當初姚明在的時候,我們都期待著中國籃球的突破,我們會拼命地去想如何為姚明配置其他球員,而忽視了其他運動員的能動性,忽視了他們需要證明自己的狀態。作為輿論製造者,我們一再提及中國的“姚核心”體系,似乎為“姚核心”搭配了理想的體系就可以成為世界強隊了,但事實上,真正的世界強隊是不可能只有一個超強核心的,真正的世界強隊是基於一套非常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龐大的從事運動人口(其中包括運動服務人口)-良好的選拔機制(足夠多足夠細的分年齡運動隊以及及時合理地分配提拔)-方向明確的運營部門(其中包含但不限于管理部門),很抱歉的是,現在提出來的時候才發現我們都是缺乏的。

    從事運動的人口並不算多,這與CCTV轉播NBA和CBA龐大的收視率無關,儘管你能夠看見聽見的是中國某個城市有多少塊籃球場,哪個場地又有多少孩子在打籃球,但這無法與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沉重的生活節奏相提並論。籃球乃至體育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是生活的附屬品,而絕非必需品。介於此,教體脫節現象的嚴重程度尤甚,體工隊和體校卑微而自負地存在於校園體育之外,發現優秀苗子就改變他們或她們的年齡來延長其運動壽命,唯一的回報就是超齡比賽所獲得的廉價榮耀,以及微薄的生活所需。但在這樣的近乎壟斷的體制下,想要出人頭地的道路只有這一條,也就沒有所謂良好的選拔機制,官本位制度和利益至上大行其道,既然這一切都不存在,那麼怎麼可能在一家獨大的基礎上有方向明確的運營部門和管理部門存在呢?

    於是在那樣的時候,前八和出線成了擋箭牌和障眼法,姚明龐大的身軀擔當了遮蓋物,讓太多人看不到這後面諸多的不和諧,所以無法去想象真有一天從浮華的掌聲歡呼包圍中抽身而出,在低谷中從頭再來究竟會是什麼滋味。到了今天,有人悲慼有人罵,其實這樣的成績20年前就有,那麼把時光倒轉20年,看看20年前我們同樣在小組賽中一場沒贏的狀況吧。

    那時的小組賽對手有強大的立陶宛和波多黎各,以及獨聯體、澳大利亞和委內瑞拉,儘管有排位賽,但最後一場中國仍然以3分惜敗委內瑞拉,最終墊底。那個時候媒體信息不夠發達,比賽又是在巴塞羅那進行,觀眾也就難以及時知曉比賽過程和結果。男籃的輿論壓力無法與現在相比,但在我看來,與奧運會以及之後中國籃球相關的兩件事可以作為今日可借鑒的注腳:一、阿的江、孫軍、胡衛東、吳慶龍這批相對缺乏國際大賽經驗的年輕人被帶到了奧運會上,在確認無法取得優異成績的形勢下鍛鍊新人是中國籃球在1994年收穫突破的前提,蔣興權和宮魯鳴兩位指導給予了新人充分的歷練空間;而這突破和中國體育需要引入市場化的大背景相契合,催生了第二件事,那就是職業聯賽的誕生和發展。

    職業聯賽讓更多運動員享受了物質極大豐富的狀態,也讓更多商業發展模式找到了植根於此的理由和契機。但很現實的問題同樣放在那裏:大環境發展了,經濟發展了,基礎誰來保證?中國籃球發展職業化後所遭遇的瓶頸,就是和經濟利益的獲得相距較遠的後備人才培養機制。而這個問題,抱歉地説,中國籃球進入職業化的任何時期,都沒有解決。

    所以到現在出現了很尷尬的現實:鄧華德作為一個外來客,在本身戰術素養和理念並沒有達到足夠高的高度前提下,成為了中國男籃的主教練,2010年他所做的一件大事是調動起了所有球員的積極性,他似乎很快了解所有球員的特點,儘管這是由於姚明一個個地告知。但不可否認的是,鄧華德讓絕大多數人都堅信自己會是後姚明時代球隊不可或缺的人物,這也是2010年球隊最具氣勢的原因。但我們需要清醒認識到的是:後備力量無法跟上,也就導致老隊員無人可替,而人才流動本就是中國籃球最大的桎梏。在這樣的形勢下,球員主觀能動性無法持續,高強度對抗無法持續,甚至正常的訓練無法持續,也就再難提保持狀態的事情了。像我的一位同行所言,每個隊都配了體能師和營養師,但問題在於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還是只是擺設?這是實實在在的東西,絕非鼓勵精神那麼簡單。臥推重量和核心力量就像1+1=2那麼簡單,問題是:不做就永遠都是零。中國籃球當年三大法寶,緊逼、快攻和急停跳投,幾乎已經喪失殆盡,轉為對手扼制我們的有力武器。對抗西班牙、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和英國,掩護時機和成功率的高低與這有關,動作變形與這有關,提前疲勞與這有關,最終的態度與這也有關。義和團運動初期風風火火,眾人皆信大師兄符咒之靈驗,但洋人重機槍掃射發現自己絕非刀槍不入而會死傷無數,才發現大師兄自己也難逃厄運。中國男籃所體現出的,其實正是中國籃球這些年遺忘的、拋棄的甚至無視的狀態,只責怪運動員,有失偏頗。

    既然如此,不妨讓我們向前看,中國仍然最具備出現出色籃球人才的幾率,地廣人多是不爭的事實,而無論在NBA的影響還是CBA的影響之下,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走向籃球場,以真正的年齡段劃分組別多去組織有效訓練或者比賽,是全民健身管理者的當務之急;而對於聯賽和大局管理者而言,國家隊方面不怕輸,樂於和強隊交流,打貨真價實的對抗賽提高水平;對於運動員個體而言,增加人才流動,敢於讓更多球員到高水平聯賽去歷練(包括但不限于NBA),對於國內現行體制的改變方面,加大聯賽發展力度的同時,讓體育回歸校園則更是重中之重。如果真的覺得取消體工隊青訓體制困難,可以加速推進教體結合的進程,不能完全回歸,但也千萬不要完全剝離。一批批優秀年輕人的成長,如果能夠有體制的真正良性培養,中國籃球肯定大有希望。年輕可以經歷失敗和挫折,但如果想要締造偉大,就別怕輸,關鍵是要輸的明明白白。

    送別王治郅、劉煒、朱芳雨甚至王仕鵬,期待易建聯、周鵬、丁錦輝、易立、陳江華再進一步,而未來還有王哲林、郭艾倫、朱彥西、翟曉川、李慕豪、賀天舉、睢冉、高尚……(為避免湊字數之嫌用省略號代替),每個人都在期待屬於自己的機遇。2002年姚明選秀後第一次世界大賽,輸了個一塌糊塗;我剛剛入行,後方解説世錦賽和現場解説亞運會後,流著眼淚在釜山海邊跑步,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看得到中國籃球的希望;但這次除了對老隊員不捨的眼淚,我沒有任何的絕望,為了中國籃球,每個愛它的人都應該做些什麼,為了它的年輕人,為了它的未來和希望。

    結束對英國一戰後,我十三歲的外甥陳錦芃聽著我讓大家見笑的哽咽解説,在微博上@我一句馬丁-路德-金説過的話: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它是有限的;但千萬不可放棄希望,因為它是無窮的。

    謝謝你,年輕人。

32項
  • 5+奧運下午茶 奧運日記 奧運風雲會 全景風雲會 倫敦行動 張斌話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