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敦煌之美,弘揚絲路精神:“中外青年藝術家甘肅對話”活動在敦煌舉行

來源:光明日報 | 2022年09月08日 14:16
光明日報 | 2022年09月08日 14:16
正在加載

8月29日至9月2日,“‘一帶一路’百校結好藝術展寫生采風——中外青年藝術家甘肅對話”活動在敦煌舉行。來自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烏克蘭、新加坡、巴拿馬、中國共9個國家的18位青年藝術家齊聚敦煌,進行了為期5天的藝術采風與研學對話之旅。

此次活動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甘肅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主辦,西北師範大學、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承辦,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敦煌藝術”傳承基地、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敦煌畫派”理論研究與創作中心、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藝術中國協辦。

啟動儀式上,中共敦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賀生榮表示,敦煌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許多傑出的藝術家和歷史文化名人都曾與敦煌結下不解之緣。今天,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藝術家齊聚敦煌,希望藝術家們不僅能領略敦煌美麗的大漠風光,也能充分感知敦煌開放包容、美美與共的精神氣質,通過此次活動增進各國藝術家對敦煌藝術的理解,並將這份精神傳向世界。

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王玉芳談到,希望借由此次活動,充分發揮甘肅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作用,為中外藝術家搭建彼此交流、溝通、學習的橋梁與平臺。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藝術中國主任劉鵬飛表示,希望各國藝術家們深度感受敦煌,深入感受甘肅文化,以藝術家獨特的眼光和視角,借由藝術作品留下對敦煌的寶貴體驗,通過對話加深對彼此文化的理解和交流,在互鑒中取長補短,為展示和傳播敦煌之美做出努力。

美籍華裔藝術家倪納納代表藝術家發言,她表示,參與此次活動的許多國外藝術家是第一次來到敦煌,此前他們都聽説過許多關於這裡的傳奇故事,藝術家們將以手中的畫筆,描繪各自眼中的敦煌之美。

在為期5天的時間裏,18位青年藝術家親訪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佛爺廟灣魏晉墓、敦煌陽關舊址、西千佛洞、敦煌博物館等地。他們驚嘆于莫高窟奇跡般的佛教藝術遺存歷經千年而不朽。駝隊、驛站、沙漠和戈壁彷彿將昔日絲綢之路上來往熙攘的商貿盛景拉回眼前。中外藝術家們以各自手中的畫筆,將今日敦煌的美好形象定格在作品中。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遺址,敦煌莫高窟是絲路精神開放包容的文化象徵。藝術家倪納納告訴記者:“在來之前我其實對敦煌有許多想象,但是當我站在石窟裏,看到千年前那些工匠塑造的佛像,包括置身西北大自然中給人的蒼茫、雄壯的感受,還是遠超出我的想象,非常震撼。”倪納納表示,此次同行的藝術家來自多個國家,會讓人聯想到古代絲綢之路上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此刻站在敦煌,我想用畫筆表達這份心情。”

中國油畫家林金福是第二次來到敦煌,他表示,第一次來敦煌還是自己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當時考察采風更多的是走馬觀花。“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感受與之前相比大不一樣。經過時間的積澱,我對文化藝術和知識有了更多積累和體會。莫高窟帶給我很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越是認真地去觀察一些細節,這種感受便越深刻。”

來自巴拿馬的藝術家黃莎莉在莫高窟的牌樓前畫下她此行的第一件寫生作品。她表示,這次的寫生采風活動對自己來説是一個與其他國家藝術家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每位藝術家的藝術感覺和觀察視角都不一樣,很期待在藝術上與他們有更深入的交流。

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岳鋒表示,敦煌藝術在當代要繼續向前發展,仍然離不開中西文化交融薈萃的核心精神。“此次活動讓人們特別是富有創造力的青年藝術家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除了在藝術技巧和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上的相融,這也是敦煌藝術的核心精神。”

在陽關烽燧舊址采風寫生過程中,中國油畫學會理事、油畫家熊禮斌留下了一幅水彩畫。他談到,此次來到敦煌,回到民族文化的深處,觸發了自己很多的思考。文明需要互鑒,作為中國藝術家要回到我們傳統文化的根脈裏去尋覓藝術的營養和啟發。

中外藝術家集體參觀敦煌博物館、西千佛洞後,在西千佛洞景區和黨河沿岸寫生創作並舉行了寫生活動交流分享會。藝術家們帶著近幾天的寫生創作,分享了他們的感想和體會。

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美術教育系主任白建濤長期從事油畫創作,對於如何看待西方的油畫傳統,又如何回看以敦煌藝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藝術,在當代如何産生中國自己的新的繪畫藝術等問題暢談了自己的感受,並提出今天的中國畫家如何通過描繪西部山水錶現中國精神是一種挑戰。

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繪畫係副主任李敦表示,在此次寫生采風的過程中,中外藝術家一起交流探討,彼此分享對各國藝術的認知,同時把自己對敦煌的感受訴諸於畫面,使人們得以看到豐富多樣的藝術表達。“我運用了水彩畫的繪畫語言,希望表現西千佛洞漫長歷史帶給我的感受,通過藝術語言表達我對它的一種審美體會。”

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薛艷麗長期從事敦煌學專業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她談到:“這次與中外藝術家一起親臨敦煌參觀學習采風,收穫很大。與藝術家們的交流對我的工作也很有啟發。如何將敦煌藝術的技法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結合,尋找學術發展的突破口,可能是接下來一段時間我要思考和進行的研究嘗試。”

來自韓國、現就讀中國美術學院的韓國籍藝術家安鐘赫在他的作品裏留下了西千佛洞前黨河河岸峭壁的風貌。他説:“我很喜歡敦煌的沙漠景觀,這裡的樹木和植物有著自己的特色。在莫高窟的洞窟裏,建築空間安排也非常有特色,這種空間樣式在韓國是找不到的。黨河沿岸的風光無論從構圖上還是空間上都非常適合入畫。我希望用寫生和不那麼具象的藝術表現風格來表達這裡的山崖和風景給我帶來的感受。”

現就讀烏克蘭國立美術學院與建築學院藝術史論係博士研究生的青年藝術家駱驍説:“從烏克蘭留學回來之後,重新看待敦煌藝術,加深了我對中國藝術的體會。此次活動為中外文化藝術的交流和中外青年藝術家、學者之間相互學習、彼此理解搭建了一座美好的友誼之橋。”

談及此次活動的初衷和意義,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王玉芳表示,作為第三屆“一帶一路”百校結好藝術展的分項活動,希望此次活動能夠促成更多國際層面的學術探討和藝術交流,這不僅對自身的學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希望讓全世界關注、了解甘肅豐厚的藝術資源和多元的歷史傳統。這對於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敦煌藝術,傳承中華文明的美育精神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田呢 通訊員 王超)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