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百態——故宮博物院藏曆代人物畫特展(第三期)在文華殿開展

來源:央視網 | 2022年08月30日 17:20
央視網 | 2022年08月30日 17:20
正在加載

“眾生百態——故宮博物院藏曆代人物畫特展(第三期)”于2022年8月30日至10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書畫館展出。展覽選取故宮博物院所藏曆代人物風俗畫共96件予以展示。繪畫佳作中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皆呈現出生動鮮活、精彩紛呈的眾生形象以及古代生活場景。

五代 胡瓌(傳)《卓歇圖》卷(局部)

五代 胡瓌(傳)《卓歇圖》卷(局部)

中國古代人物畫中既有表現“廟堂儀范”的含淳咏德,“林下風雅”的高蹈優遊,更不乏描繪黎民大眾日常艱辛勞作、節慶歡愉的風俗畫。

元人 《龍舟奪標圖》卷(局部)

元人 《龍舟奪標圖》卷(局部)

遠古岩畫已有人物風俗畫雛形。至西周始成觀風與化俗的政治傳統,使得歷代統治者尤重民風變化。世情之淳薄,殊方之人文,農工之造作,商賈之交易,皆可憑圖畫的直觀性與藝術性而傳載。加之畫家出於自覺意識對民眾生活的關懷與記錄,使人物風俗畫逐漸成為重要畫科。魏晉時已有畫田家景物的名家。及至兩宋,人物風俗畫達到高峰,技法多樣,且題材廣泛,農桑漁獵、陶冶紡織、月令社慶、村市遊戲、商賈行旅,盡被畫家惟妙惟肖地呈現于筆底毫端,令人回味無窮。

宋人 《百子嬉春圖》頁(局部)

宋人 《百子嬉春圖》頁(局部)

風俗畫具有獨特的藝術、歷史和學術價值。風俗畫本身所表現的重點已經超越了人物圖式,特定的場景和人物形象所傳達的人文內涵與人文關懷是人物風俗畫的畫外之意。風俗畫雖然題材多樣,但從總整體論,是以帶有喜慶意味的題材為主,表現的是太平盛世下的民豐國富與安居樂業。由於畫家的視域與角度的不同,以及畫家本身的身份所屬,出於畫家的自覺意識與關懷,他們的畫筆也會表現民生的艱難。我們在欣賞和解讀風俗畫時,不妨試著于畫作的筆墨、形象之外,捕捉到畫家最想表達的真實情感,去體味古人平凡生活中的溫情與智慧。

《眾生百態》隨展圖錄

《眾生百態》隨展圖錄

據悉,為配合“故宮博物院藏曆代人物畫特展”第三期的展出,故宮出版社出版《眾生百態》隨展圖錄,按照展覽內容編排入集作品,全面展現展覽風貌。《眾生百態》收錄畫作105件,包括五代胡瓌(傳)《卓歇圖》卷、北宋王居正(傳)《紡車圖》卷、南宋馬和之(傳)《豳風圖》卷、南宋夏圭《雪溪放牧圖》頁、南宋李嵩《貨郎圖》卷、南宋《百子嬉春圖》頁、南宋劉履中《田畯醉歸圖》卷、元人《龍舟奪標圖》卷、南宋《春遊晚歸圖》頁、明代周臣《夏畦時澤圖》頁、明代張靈《漁樂圖》軸、明代李士達《歲朝村慶圖》軸、清代徐揚《端陽故事圖》冊等精彩畫作。圖錄還收錄有故宮專家論文《畫圖難足——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風俗畫》,既適合作為普及讀本閱讀欣賞,又為專業人士研究學習提供了參考資料。(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