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7月31日下午,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望岳——劉罡山水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以“望岳”為題,展出劉罡近作30余件,展現他對山水畫藝術的探索。
劉罡,1961年生於山東濟南,畢業于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院院長。劉罡擅長以名山大川為主題進行創作,其風格源於泰山文化、齊魯文化的深厚積澱,豪放而不失法度,融情緒跌宕于理性調度,洋溢著寫意的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山,造型雄奇,具有紀念碑般的雕塑感;石,奇險跌宕,勾勒與皴擦相輔,墨韻中見枯、濕、濃淡,勁筆所行,留下飛白,若長空閃電;松,蒼勁老辣、盤根石中、立定青山……畫面上那如澄似練的江山和鬱鬱蔥蔥的生命意象,構築了霞光瀰漫的自然與宇宙,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品質與境界,也折射出一種親和自然的現代意識。
展覽將展出至8月9日。
展覽現場
前言
在大自然萬象中,山作為崇高、雄偉、堅實、厚重的審美對象被歌頌、描繪。它被無數詩人所吟咏,被歷代畫家所表現。
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更是名家輩出,流派紛呈。有關山水畫的觀察方式、表現方式,經過畫師及理論家的闡釋與總結,形成了理論體系、方法論體系,並以許多代表作品的佐證而構成中國山水畫傳統,對於畫家而言,它一方面提供了深厚的滋養,另一方面對創新發展而言,則增添了難度。當然,時代精神的熔鑄,也催生了不同時代的山峰各以其新的面貌而呈現。
今天,在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展序列中的《望岳》,正是為長期堅持探索,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取得令人矚目成就的畫家劉罡先生而舉辦的。
展覽現場
劉罡畫中的山,造型雄奇,千岩疊嶂,刺破青天。具有紀念碑般的雕塑感,視覺強烈。構圖上,強調主線在空間形體上的分割。主線的動勢走向,構成了畫面的勢,這“勢”所形成的場,統攝著整體。
劉罡畫中的石,奇險跌宕,石石相構,勾勒與皴擦相輔,墨韻中見枯、濕、濃淡,勁筆所行,留下飛白,若長空閃電。
劉罡畫中的松,蒼勁、老辣,盤根石中,立定青山;在造境方面,時見其瀑懸九天,泉涌山澗,擊石飛浪,滿紙雲煙,透過片片墨色,似見混沌中光明晃耀……
展覽現場
大構成、大氣象,使得劉罡的山水自得風神,以陽剛、勁健的生命張力表現了山河之美,筆墨之美。其審美的傾向性與作品的厚度,與他出生於齊魯大地的先天之緣,與他長期在國家博物館的歷史文博環境有著密切關係,畫如其人。
我第一次看到劉罡的山水畫是在國博走廊的職工畫展上,畫幅不大,但其中所蘊含的對山川獨特的理解和表現已經深深地印記在我心裏。本次學術邀請展的作品,是劉罡先生自選的。自選,便是自我認識、自我肯定的過程。
展覽現場
衷心祝願,剛剛花甲之年的劉罡,繼續看山,登山。
風光無限在險峰。
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
202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