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當代金屬藝術展”在上海啟幕

來源:中國美術家協會 | 2021年06月07日 11:42
中國美術家協會 | 2021年06月07日 11:42
正在加載

6月5日上午,中國國際當代金屬藝術展在上海世界手工藝産業博覽園開幕。本次展覽受到國家藝術基金秉承繁榮發展藝術事業宗旨的大力支持,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聯合主辦。展期為2021年6月5日至7月5日。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主任洪興宇主持了開幕儀式,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常沙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冬江、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駐會副會長王志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教授周尚儀、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副院長Naren Barfield、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鐘連盛先後致辭。各界代表、嘉賓出席了開幕儀式。

展覽開幕當天下午舉行“中國國際當代金屬展——主題學術論壇”。同期,一系列圍繞金屬材料的技藝展演、公眾活動陸續展開。展覽組委會同步推出《中國國際當代金屬藝術展》作品集。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金屬,是大自然的珍貴饋贈。金屬藝術,是承載人類文明的獨特藝術形式,見證著人類社會自古而今、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中國國際當代金屬藝術展”發端于2009年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的國際金屬藝術展,是學院為響應清華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號召,努力開拓國際視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之舉,是當時中國內地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學院派金屬藝術展。此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連續13年舉辦該系列展覽,樹立起享有聲譽的學術品牌。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旨在集中展示當代金屬藝術領域的優秀創作與前沿探索,呈現金屬藝術的傳統工藝、文化與當代技術、思想在新的歷史語境中的交流融合和創新創造,是涉及金屬藝術全領域的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展覽所搭建起的連結相關藝術院校、行業企業及業內從業人員的平臺,促進了金屬藝術領域內的聯合互動、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是中國金屬藝術領域産學研結構性發展和融合性創新的深度探索和重要體現。

本次展覽共呈現來自中國、英國、美國、日本、韓國、意大利、葡萄牙、丹麥、印度、澳大利亞、瑞士、以色列13個國家和地區的184名藝術家的183件/套作品,其中國內作品119件/套,國際作品64件/套。

《和平鴿大圓盤》,常沙娜,1952,黃金 、紫銅、琺瑯釉,31cm×31cm×40cm×1件,圖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和平鴿大圓盤》,常沙娜,1952,黃金 、紫銅、琺瑯釉,31cm×31cm×40cm×1件,圖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作品展現出傳統工藝與當代工藝的高度融合,金屬材料與非金屬材料的混搭魅力。作品所採用的技藝既包括花絲、琺瑯、鍛造、鏨刻、鑄造、金銀錯、鎏金、烏銅走銀等傳統技藝瑰寶,也包括以3D打印為代表的前沿工藝技術;作品所使用的材料既包括金、銀、銅、鐵、錫等傳統材質展現,也包括不銹鋼、鈦等現代材質的呈現,以及漆、石、木、皮等非金屬原料混合材質的探索。

一件件精彩作品形制考究,風格各異,既可見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又兼備國際性和時代性。“熔古”和“鑄今”兩大部分以相對之態,形成展覽內容的總體組構。“熔古”部分作品突出展示傳統金屬藝術的當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意在與傳統建立起具有承繼性和建設性的歷史脈絡。“鑄今” 部分作品則偏向於通過多樣、豐富的材料和技藝,多元、融合的審美和觀念來傳達藝術家個體對於當今時代的理解。

《傳奇》,周尚儀,2017, 銀、檀木, 30cm x 20 cm x 20cm x 2件,圖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傳奇》,周尚儀,2017, 銀、檀木, 30cm x 20 cm x 20cm x 2件,圖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這批極具代表性、典型性的金屬藝術作品,集中展現了當代金屬藝術領域多個維度和面向的交叉互動,也在一定層面和水準上代表了中國,乃至世界最前沿的金屬藝術的思考、創作與發展。

“中國國際金屬藝術展”所呈現的金屬藝術的材料、技術、工藝和思想的廣泛性,與其所尋求的跨文化對話交流的開放性與多元性相契合,成為了洞悉世界金屬藝術領域內新的藝術動態和關係變化的重要窗口,也成為了文化與藝術的盛會。

《山水之間》,申文廣,2017,陶瓷、金屬、琺瑯,60cm×27cm×43cm×1件,圖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山水之間》,申文廣,2017,陶瓷、金屬、琺瑯,60cm×27cm×43cm×1件,圖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這場發源於中國的高端藝術盛會正在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學術品牌發展成為具有全球號召力、廣泛影響力的中國藝術品牌。在向世界金屬藝術貢獻智慧的同時,也開啟了中國與世界的以金屬藝術為輻射的多領域對話和互動,“中國國際當代金屬藝術展”正在成為展現中國文化自信的獨特名片。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