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版畫也説牛

來源:美術報 | 2021年02月18日 14:46
美術報 | 2021年02月18日 14:46
正在加載

  

廣軍 1985年賀卡 版畫

廣軍 1985年賀卡 版畫

       ■代大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牛年又要請出“牛”來當家做主,比起鼠年猴年,牛年一到,更讓人心裏踏實些,不僅現今的人有這種感覺,老古人早把牛的踏實理念化了。在傳統文化紀年中,“太陰在醜,歲名曰赤奮若”,赤奮若是清明風所生,天神也!可見此醜非科渾之醜。周易中稱牛為“坤”,“坤像地任重而順”,老實巴交的坤牛資歷與天同高,有這等不凡身世,自古以來“牛一直就牛氣哄哄,牛得不行,繪畫中如何體現這種既不凡又平凡的角色,塑造既傲岸又謙謹的形象,從來都是畫家並不輕鬆的選項,不像鼠輩的鄙陋奸滑,不像猴類的機巧乖戾,牛是正能量的代言,是許多人眼前立信的代表和心底自許的偶像,所以正派牛的形象也最多承載了人類的表現意識,很早便呈現于視覺的審美訴求中。

代大權 牛 版畫

代大權 牛 版畫

  比如人類早期的繪畫載體岩畫,就一再出現未加馴養的野牛,或者自在閒適地在草甸林間徜徉,或者在命懸一線的荒灘戈壁間奔突,前者如寧夏賀蘭山脈的回回溝岩畫,洞壁上巨大的野牛用重復疊加的線條來突出和強化視覺的印象,野牛壯碩的軀幹之上,頗具情趣地出現了四隻山羊,牛的頑勁與羊的柔韌對比生動,可以從中看出我們的先人對生命自在與自由的心理體驗,後者則有甘肅黑山岩畫中的牛,又體現了野性奔放的一面,在面臨生命威脅之際,野牛激憤躍起,你能從其身上感到生命的緊迫和逼仄。

  到了繪畫手段與材質更豐富的時代,牛也依據手段與材質的不同,而出現各異的表現形態,如在與印刷術血脈相連的版畫中,牛的形象得到了畫家們更具材質物性的表現,尤其是民間畫工畫匠用木刻竹雕所表現的牛,較文人雅士紙帛上所畫之牛就更直觀質樸,山東平度木刻版的民間木版年畫《親事有成婚姻大喜》中的青牛昂首奮蹄,角張尾揚,單線鐫刻的線條流暢平實,牛軀體上的花斑均衡對稱,牛的神態自信堅卓,一貫縱橫無礙的白馬卻見牛即躲,畫中配句“從來白馬怕青牛”點題一物降一物的自然哲理。

親事有成婚姻大喜(局部) 山東平度木刻版的民間木版年畫

親事有成婚姻大喜(局部) 山東平度木刻版的民間木版年畫

  陜西西安的木版年畫《天下太平新春大吉》中的牛已被人馴化役使,或是馱載著總角牧童踏花歸來,或是任由村姑農婦的驅策漫步徐行,黑與白的色塊構成了牛的體態,也生動地勾勒出牛的神態,質樸的表現語言描述出質樸的形象。

  江蘇桃花塢的木版年畫《春牛》是對勤勉勞作才可能衣食富足的主題的詮釋,畫面牛郎與財神一前一後在春分時節驅牛疾行,線的疏密長短構成了牛的形態特徵,刀觸放縱不羈,木味雋永內斂,體現出木刻的藝術語言頗具個性的自然品質。

  歷史發展到今天,還是牛的形象,起碼在版畫的藝術語言中,有了更豐沛的表述可能。著名版畫大家廣軍先生就善於畫牛,尤其是將客觀之牛轉化為主觀之牛頗具心得,而這源於他和他老師黃永玉先生一次對話,“……最早畫牛是從創作‘塞外歸’開始的。指導教師是黃永玉先生,他要求我‘另造出一種牛’來,所以,我就到處找牛的資料來臨摹。臨過巴比倫遺跡上的牛、埃及壁畫的牛、西班牙繪畫裏的牛、中國畫的‘五牛圖’、及至研究了畜牧學課本裏牛的解剖……最後,黃先生還帶我去了一趟昌平‘中越友好公社’的養牛場,畫了一堆速寫。從那以後,我常常會勾畫牛,滿意的做張賀卡,或者轉畫成版畫、油畫或別的什麼,有些至今也沒用處。寫實地畫個牛我總是覺著不甚過癮,如果可以憑想象畫出各樣的牛來,那才是個挑戰”。

董克俊 父子圖 1988年 紙版

董克俊 父子圖 1988年 紙版

  於是我們就見到廣先生筆上刀下諸多形態的牛,有的似有所思,有的憨態可掬,有的像內斂的學人,有的又像強悍的武將,不一而足,總之幾乎是把所有人的稟性氣質都賦予了牛,把所有可能皆留駐在自己的表現裏,最終只體現了一個目的,便是“如果我是牛”的如果。

  版畫因製版材質不同,從物理空間上分凸、凹、平、漏與綜合版,從物質屬性上對應木版、銅版、石版和絲網版,金木水火土都可以成版做畫,也都塑造過牛的生動形象,如天津陳九如的石版畫中的牛,就以石版畫細膩豐富的語言,油水分離的技能,溫潤淡雅的套色,塑造了清馨明快的牛,牛在畫面中溫順持重的恣態,讓整個意境都充滿了生活的美好,充滿了幸福的企昐,畫家把美好品性賦予給牛的同時,也把美好祝福送給生活。

  貴州畫家董克俊用木版水印套色表現的牛,在抽象的形態中不忘對牛性真實的肯定,造型的誇張讓牛在搖首擺尾之間脫離了具體的時空,而進入了物我皆非只有生靈的存在,生命超越了現實而呈現了生靈的神性,畫面中的線條入畫出神,畫面中的色塊莫測神秘,光怪陸離斑駁璀璨之間,是許多牛眼的觀望與窺探。

  河北袁慶祿套色木版作品中的牛,有著藏區高原的生命之舟的美譽,不但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中給人以物質的保證和奉獻,更是在精神上給人以信念和力量,木刻的角刀和圓刀交錯穿插,刀觸堅定果決,從視覺上強化了生命之舟的牦牛群如鐵壁銅墻般篤定豎立,為人類連橫著生命的保障。

  版畫工具與材質所形成硬性語言,似乎對應著牛的脾氣和稟性,都一樣的果決、一樣的倔強,在版畫作品中的牛,實際也常常是版畫家自我性格的延伸,牛與畫,畫與人構成了個性表現的邏輯,更深層的邏輯則關照著人説牛畫牛,實際都關照了自己,宋代詩人李綱形容牛的詩句“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道盡了牛生與人生都同樣付出,同樣努力,也同樣不易。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