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首次聚首遼博

來源:美術報 | 2020年12月08日 15:33
美術報 | 2020年12月08日 15:33
正在加載

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共展出與“唐宋八大家”主題有關的書畫、碑帖拓片、古籍等展品百餘部。此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與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遼寧省文物局)、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遼寧省博物館承辦,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上海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遼寧省圖書館、瀋陽故宮博物院、旅順博物館、宋文治藝術研究中心、柳宗元紀念館等單位協辦,將持續至2021年3月2日。

北宋 徽宗趙佶 瑞鶴圖 絹本    51×138.2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北宋 徽宗趙佶 瑞鶴圖 絹本 51×138.2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開幕式上表示,“唐宋八大家是中國文學史的高峰,他們先進的古文運動,兼有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雙重意義。通過文物展覽的方式弘揚和宣傳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生平事跡和家國情懷,對於展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價值取向,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有著積極意義。”

南宋 高宗趙構/書 馬和之/畫 唐風圖(局部)    絹本 設色 28.7×803.8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南宋 高宗趙構/書 馬和之/畫 唐風圖(局部) 絹本 設色 28.7×803.8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據悉,此次展覽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展覽展出了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其中遼寧省博物館藏品84件(組)、商借省內文博機構藏品11件(組)、商借省外文博機構18件(組)、複製品2件(組)。《宋人倣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卷》《東晉佚名曹娥誄辭卷》《明仇英赤壁圖卷》《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卷》《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卷》等國寶級文物均在展覽中展出,再次向全國觀眾展示了“遼寧有國寶、遼寧有歷史、遼寧有文化”。

北宋 蘇軾、文同(傳) 古木怪石圖、墨竹圖合卷

北宋 蘇軾、文同(傳) 古木怪石圖、墨竹圖合卷

展覽分為“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三個部分,每部分下分若干單元。展出地點為遼寧省博物館三層20、21、22號展廳,三個展廳展覽面積合計3738平方米。在展覽的尾廳,還設置了“文創産品售賣區”,力求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創意衍生品和品種繁多的展覽出版物,讓觀眾留住對展覽的記憶。

宋人 倣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

宋人 倣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

讓我們大致瀏覽一下他們的生平簡歷,以便能夠了解歷史,更有針對性地觀看展覽。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有《韓昌黎集》傳世。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河東先生”。祖上世代為官,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於詩。其駢文有近百篇。柳宗元是一個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運動。他的哲學思想,是同當時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自然科學所達到的水平相適應的。他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中唐時代傑出的思想家。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併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三蘇指北宋散文家蘇洵、蘇軾、蘇轍的合稱(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蘇洵的文章説古論今,縱橫評説,長于分析,很有氣勢,代表作《六國論》。蘇軾是宋代偉大的文學家,又擅長繪畫和書法。他在詩、詞、散文等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現存2300多首詩,340余首詞和散文。蘇轍是個善於駕馭多種文章的散文家,其文“汪洋澹泊。深醇溫粹,似其為人。”他的詩又受蘇軾影響,風格也相近,現存詩1189首。

曾鞏(1019-1083年),字子固,江西南豐人(今江西省南豐縣),後居臨川,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其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幹。他在古文理論方面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主張“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以“古雅、平正、沖和”見稱。世稱“南豐先生”。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強對外防禦,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而從文學角度總觀王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

他們幾乎每一位都經歷人生沉浮,憂慮、鬱結與不甘種種,幾乎伴隨了他們的一生。他們之所以千古流芳,被後人稱頌、被敬仰,不是符號、亦非傳奇,也不止是筆力才思、詩作名篇,更是他們胸懷家國與韆鞦的浩然正氣、堂堂士氣。

展覽借助一幅幅傳世書畫、一件件精品器物,訴説著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的中國人千百年來一以貫之的家國情懷、創造力、奮鬥精神以及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展櫃裏“唐宋八大家”的故事,觀展的我們的故事,都是一脈相承的中國故事!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