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央視網消息(記者 韓丹) 11月12日上午,由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東藝術學院、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聯合主辦的“淋漓華章——孫博文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一批孫博文大尺幅作品赫然展現,讓公眾得以發現和認識這位生前不求聞達的畫家。
孫博文(1938-2003),名九學,字博聞,號汝陽山人。孫博文先生一生致力於中國畫的創作與創新,集詩書畫印于一身,作品多以大寫意為主,無論巨幅大構,還是斗方小品,都呈現出氣勢磅薄、筆墨奔健、自由率真、流光溢彩的大格局,特別是山水巨幅作品,一改山水畫的傳統觀念,由原來縱情山水的自我賞玩,轉向適應于公共空間的延伸與拓展。他以詩意的畫境進行古與今、中與西的交融,達到自然造化與精神世界的交織,在中國山水畫的發展進程中彰顯出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藝術新路。
范迪安在開幕式上講話
此次展覽特邀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教授擔任策展人,展覽以“淋漓華章”為主題,圍繞孫博文一生的藝術創作,全面梳理了孫博文先生的藝術理路,尤其突出他融匯中西藝術,創變表現語言的大量力作,提煉出具有個人思想意境和風格面貌的藝術華章,將視點聚焦于孫博文先生在水墨畫中進行的一系列嘗試和轉換,也映射出近代以來中國畫革故鼎新的探索過程。
范迪安在前言中寫:“孫博文的藝術透露出蓬勃的時代文化生機,也呈現出歌咏自然、舒心暢意的藝術情懷,蘊含著齊魯藝術精神,對中國畫大寫意傳統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認為“他的藝術具有鮮明的革新意識和時代面貌,具有師法造化和物化於心並重的特徵,並且還是一位博學兼修且具有革新精神的畫家。孫博文的藝術圖景是一種淋漓揮灑的自然華章,他以詩意的畫境進行古與今、中與西的交融,達到自然造化與精神世界的交織,在中國山水畫的發展進程中彰顯出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藝術新路”。
邵大箴在開幕式上講話
邵大箴撰文讚譽:“中國畫界既要有深諳傳統繪畫原理和技巧,力求以古開今的大師,也需要有傳統修養但不拘泥于傳統而敢於變革和突破,具有革新精神的藝術家,孫博文正是屬於後一類型的畫家。”劉曦林評價孫博文的藝術為“縱橫其筆,潑放其墨,明艷其色,寓鄉間情趣,漸出自家風神。于山水,上承古賢,近參關友聲老師之凝厚筆法,旁取張大千潑墨潑彩之靈韻,亦有獨創意境。”晚年以後,孫博文先生的創作又進一步朝向抽象,臻于化境。作品更是朝向抽象現代性發展,正如尚輝所説:“處在生命最後年月的孫博文在繪畫的過程中,時常以幻覺繪製,高純度的翠色、青色、橙色、杏色被他信手潑寫到山巒和雲層,墨色被減少到最低的限度。當然,這些色彩的潑繪,都呈現了潑寫用筆的勁道,枯澀、沉滯、雄強、霸悍,無不具有一種對生命的抗爭性,幾成生命的絕響。”孫博文晚年的創作多鴻篇巨幅,以氣勢磅薄,淋漓多姿的彩墨語言拓寬了傳統中國畫的筆墨境界,楊衛認為孫博文的山水畫“改變了山水畫的傳統觀念,即由原來縱情山水的自我賞玩,轉換成了向公共空間延伸與拓展”,這種拓展不僅將山水畫引入了更為寬廣的境地,更構建出彰顯中國氣度和文化精神的詩篇。
展廳現場
此次展覽分為上篇“時代華章 立傳山河”和下篇“淋漓異彩 蒼潤化境”兩個板塊,展示孫博文一生豐富厚重的藝術積澱,重點突出其敢於變革和突破的藝術革新精神,也呈現中國畫在20世紀發展歷程中融合中西,創變求新的探索路徑。上篇“時代華章 立傳山河”主要彰顯孫博文熱愛祖國山河,以自己手中的筆墨為山河立傳的藝術精神,詳細地展示出孫博文山水畫貫穿不同時代精神的探索之路以及具有典型個人風格的彩墨山水語言。下篇“淋漓異彩 蒼潤化境”主要突出孫博文一生淡泊明志,以樸素之心沉潛畫壇的精神體現,他不僅在山水畫上成就顯著,還是一位博學多能的學者型畫家,在花鳥、詩文、書法、印章等方面均有很高的建樹,其詩文格調樸實清雅又兼具禪機,書法、治印融匯貫通,與畫面交融互生。
展廳現場
本次展覽得到多方面支持,也得益於盧鄉書院孫博文藝術館于學松的大力推動,使得一大批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這些作品涵蓋了孫博文各個歷史時期的代表風格,一方面系統呈現了孫博文先生六十多載的藝術理路,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孫博文極高的藝術造詣和成就,彰顯出中國畫寫意筆墨的大格局,為當下藝術家特別是國畫家提供了一個可資交流的學習契機。通過展覽,觀眾可以更為近距離的感受作品,體會孫博文的藝術精神。
研討會現場
展覽開幕式後,在中國美術館7樓會議廳還舉辦了專題研討會。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1月22日。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