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畫是怎樣誕生的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0年08月17日 15:10
中國文化報 | 2020年08月17日 15:10
正在加載

展覽海報

展覽海報

一般來説,我們參觀一個畫展,多數都只能看到繪畫作為一種結果呈現在展廳,但是,近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的一場展覽卻獨具匠心,不僅有精彩的作品,更為觀眾呈現了畫家創作每一幅畫的過程。

“一幅畫的誕生——北京畫院畫家作品展”作為北京畫院美術館恢復開放以來的首個展覽,匯集了北京畫院31位在職畫家的藝術創作100余件,涵蓋中國畫、油畫、裝置、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雖然繪畫主題不一,藝術風格也不盡相同,但作為北京畫院畫家群體,他們有著和而不同的藝術創作面貌。

“一幅畫的誕生——北京畫院畫家作品展”現場  本報記者 施曉琴 攝

“一幅畫的誕生——北京畫院畫家作品展”現場 本報記者 施曉琴 攝

一件繪畫作品誕生的背後往往凝結著畫家的心血和汗水,承載著畫家的天賦秉性、審美追求、精神品質和藝術理念。其實,很多普通人對於優秀繪畫仍然覺得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他們一方面苦惱于不知該從何欣賞這些佳作,另一方面他們也對畫家是如何進行構思,又如何表現畫面充滿了好奇。步入展廳,每一幅繪畫作品邊上都附有畫家的藝術心得和寫生速寫、畫稿草圖等,觀眾掃碼後還能仔細閱讀畫家關於創作和相關藝術問題的延伸思考,自然,經過這樣細緻的安排,觀者對於眼前的繪畫作品是如何從無到有,也就一目了然了。

實際上,此次展覽以“一幅畫的誕生”作為切入點,不僅可以幫助不懂畫的普通觀眾更好的理解作品和創作的艱辛過程,達到較好的藝術知識普及和社會美育效果,而且對於參展畫家來説,以文字來回顧、梳理和思考自己的藝術經歷和思想,是一次對個人藝術之路的回望,以及對藝術追求的審視。不同畫家置於同一個空間展示呈現,也為他們提供了一次交流切磋,精進創作的機會。

回到繪畫本身來看,進入21世紀後,以中國傳統文脈為主的文化精神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地位日益得到彰顯,而北京畫院的畫家們在創作時也更加關注傳統的文化內涵與筆墨語言,並試圖在精神層面上與古代文人繪畫相通。在藝術創作中,他們既傳承正脈,又各領新意,同時融入各自的生活體驗,試圖在藝術的發展規律中探索個人的藝術特色。此次展覽以中國畫和油畫為主,從傳統寫意、工筆到新觀念、技法兼而有之。據展覽學術主持樂祥海介紹,在參展畫家中,有的專擅人物,有的主攻山水,有的熱衷花鳥,他們或鍾情于對精神情感的體驗與表現,或專注于對藝術表現題材與形式的拓展,或偏愛于對傳統繪畫元素的移植與重構。他們筆下的古意山水,格調高雅,縹緲高遠,令人神往;他們塑造的人物形神兼備,大氣渾樸,充溢著深切的人文關懷和濃郁的時代氣息;他們繪製的花木禽鳥清麗和潤,靈動燦爛。

自1957年成立起,北京畫院便以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脈為己任。作為以“創作、研究與教學”為主的公益性美術機構,藝術創作始終是北京畫院的首要任務,在各個時期都匯聚了中國美術界的名家巨擘,他們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同時兼備深厚的傳統文化學養,為推動時代美術創作進行大膽的探索,更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近年來,為了組建一支綜合素養高、年齡結構合理的藝術創作隊伍,北京畫院形成了融公開招聘與簽約制、業績考察與競聘上崗為一體的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在面向社會招賢納士時,北京畫院不為學歷、地域所囿,而是注重畫家個人的文化精神與藝術格調。藝術家在進入北京畫院後,畫院會在創作方向上對其進行指引,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創作激情。另外,北京畫院還推崇“和而不同”的創作理念,鼓勵畫家傳承正脈自出機杼,畫院會在藝術創作上積極探索個人風格。這點從此次展覽作品可見一斑。

8月5日,多位畫院畫家代表還齊聚北京畫院美術館,分享了各自對待藝術的態度和創作經歷、思考。座談會上,畫家們紛紛表示,很感謝北京畫院提供的豐厚土壤與機會,大家的作品放在一起呈現,一方面,能夠展現畫家個人的追求,並與同行進行技藝切磋,從而鞭策自己進一步開拓創新;另一方面,也無形中賦予了他們一種責任,即必須要對北京畫院的傳統文脈進一步繼承發揚。正如北京畫院副院長蔡玉水所説:“如果以一個展覽展現一個畫家的繪畫過程或許不算新奇,但是當這些畫家都代表著北京畫院並作為一個集體集中呈現之時,其意義便不再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的線上展覽同期呈現于北京畫院微信公眾號上,所有的繪畫作品、藝術家介紹及文字資料都能在線上展廳得以概覽。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