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終於顯露出了廬山真貌,非常精緻璀璨

來源:央視網 | 2025年01月23日 11:10
央視網 | 2025年01月23日 11:10
正在加載

編輯:王菁菁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蛇文化中,“蛇”所蘊含的寓意深厚多樣。本期《物現文明》蛇年特別策劃,我們專程邀請到了武漢博物館副館長鄧琰。跟隨她的解讀一道來了解文物背後更多的故事,感受來自文博領域的新春祝福吧——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枚西晉時期的蛇鈕金印,是我們武漢博物館的一件明星文物。其實,它的發現極為偶然。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為擴充藏品,武漢市文物商店定期到全省各處收購社會流散文物。一次在湖北恩施開展徵集工作時,一位當地農民拿着一件黑色方印前來詢問。根據方印的形態、重量等等,現場工作人員初步認定它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於是成功收購。

回到武漢後,文物專家對這枚印章進行鑒定時,發現印章表面隱隱透出了金色光澤,於是嘗試對局部進行適當處理,進而發現,原來印章表面的黑色物質,是它長時間埋藏地下而生出的一層色漿。除去色漿後,印章顯露出了廬山真貌,非常精緻璀璨。後來武漢博物館成立,這枚印章便入藏到了館中。

西晉·蛇鈕金印,武漢博物館藏

西晉·蛇鈕金印,武漢博物館藏

從古代少數民族地區使用印鈕的形狀來看,動物形象以駱駝、羊、蛇居多,具體主要取決於他們的生活區域和習俗。以魏晉時期為例,當時中央朝廷對於居住在北方草原地帶的羌、氐、鮮卑等民族,會賜予駝鈕或羊鈕印;而對生活在南方濕潤地區的南蠻、東夷則賜予蛇鈕印。

所以,從純金打造、蛇鈕以及印文“晉蠻夷歸義侯”這幾個關鍵信息,我們不難判斷,這枚金印的主人,是當時歸順晉朝廷並受到了賞封的少數民族首領,而且多半應該是生活在南方地區。可以説,這枚金印是兩晉時期民族大融合與民族政策的實物見證。它出現在湖北恩施地區,對於研究當地的少數民族發展史更具有一定價值。

提到蛇元素文物,武漢博物館館藏的一組隋代灰陶十二生肖俑同樣值得一看。這組生肖俑出土於武昌區馬房山的一座隋墓中。其中的蛇俑,以蛇的頭部形象為俑頭,俑身則着寬衣、博帶,雙手合於胸前,盤腿端坐,儼然若君子。整套生肖俑造型生動、氣勢磅薄,極具研究價值。

這個春節,武漢博物館也準備了豐富的展覽活動期待大家的到來。例如即將重點推出的“琬琰英華——館藏曆代文物珍賞”原創展,集中展示我們館藏的青銅、玉器、竹木牙雕、硯臺、印章等多門類文物精品,當中不乏重量級藏品。與此同時,多個不同主題的引進展覽也會在此期間陸續上演。我們還將舉辦蛇年新春線上、線下社教活動,“行走的課堂”系列課程屆時也將如約與大家見面。

靈蛇納福之年,武漢博物館邀請大家共赴文化的奇妙之旅。願我們在文物與歷史的懷抱裏、藝術與文明的熏陶下,收穫知識、激發靈感,成為傳承與創新的使者,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

編輯:劉夢迪 責任編輯:鄧莫南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