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邵峰:有時候文創比博物館本身還火,這是好現象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5月17日 11:39
央視網 | 2024年05月17日 11:39
正在加載

採訪手記:

蓋章服務台前,年輕面孔排隊聚集;文創咖啡館菜單上,詩情畫意的名字讓人直呼“氛圍感拉滿”;水下考古盲盒火熱出圈兒,一度斷貨也是常態……近年來,“粵博創意”成為了人流如織的“博物館熱”當中一道非常靚麗的風景。“一票難求”、心動不已的背後,是活色生香的嶺南文化靈動閃耀的獨特魅力。

因為一座博物館而愛上一座城。當不少觀眾還在感慨廣東省博物館“太會整活兒了”時,殊不知,其幕後有個名字不能不提,他就是陳邵峰,廣東省博物館副館長。他長期從事博物館學和科普教育研究,近幾年還負責廣東省博物館的文創工作。從理論研究到實踐,在他的帶領下,粵博文創産品逐漸系列化、多樣化、品牌化,多級次獲國家級獎項,成為國內博物館文創工作的領先單位之一。

作為博物館收藏研究的衍生,做文創也是為了有助於大眾更多地走進博物館、更好地了解文化。如何通過創新手段來達到普及審美與知識的終極目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我們專程對話陳邵峰。通過這位資深博物館人的講述,或許你會發現,引導實則是一門學問,層層遞進、潤物細無聲,這是真正的高明。

央博:談到博物館的傳承與創新,結合您在廣東省博物館的多年工作經驗,能否分享您對“出圈兒”的感受和印象深刻的例子?

陳邵峰:博物館第一個功能是收藏;然後以收藏為基礎來做研究;研究成果就可以做一些深入淺出不同類型的展覽,通過展覽來實現教育的目的,是這麼一個漸進和相互關聯的過程。

陳邵峰為觀眾做講解員培訓

陳邵峰為觀眾做講解員培訓

其實, “博物館熱”是近十幾年內發生的事情,博物館在中國還是一個相對來説比較年輕的事業。而這十幾年,當然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一個很主要的方面,這是基礎。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國家的領導人、領導層對博物館很重視,給了大眾一個非常好的導向,進而在大眾,特別是在年輕群體間形成了一種博物館文化、一種社會現象。比如我注意到,現在只要我們有新的展覽,包括推出一些新的文創,年輕人一定會來打卡,逐漸地讓博物館文化或者是説一種潮流火了起來。我認為,博物館收藏的本意,是希望我們能夠把歷史和自然的東西保存下來、傳承下去。因此我們在傳承過程中,要做一些研究、展示,就要有一些創新手段,才能夠讓大眾更容易接受。

現在在我們的展覽中,會有很多新的應用,譬如多媒體技術,包括AR、VR,甚至是最新的AI人工智慧。當然,歸根結底這些只是技術手段,但是這些創新手段可以輔助觀眾更深入地了解博物館,特別是對青少年而言,可能會更符合他們的欣賞方式,讓他們更有興趣。

舉個例子,今年年初,我們做了一個“一眼千萬年——世界琥珀藝術展”,是關於琥珀自然科學、文化屬性和藝術創作的展覽。當中一個互動亮點,就是在整個展覽中加入了一個層層闖關的手機遊戲。但最重要的是,我們並非要引導觀眾單純地去玩遊戲,而是與展覽相結合——關卡與展品直接關聯,想要過全關,觀眾需要完整地將整個展覽打完卡,最後就可以獲得一個琥珀文創産品的小獎勵。我特別注意到,這種形式很多少年觀眾十分喜歡,他們中的不少人甚至因為第一次來看這個展覽時沒有“通關”,又會反復來看,直到獲得獎勵為止。在我們看來,這就是一種創新方式,通過這一方式讓觀眾真真切切地、認真地把整個展覽看完;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年輕的觀眾過來,往往是走馬觀花湊個熱鬧,看到幾件他們覺得有趣好看的展品,拍拍照轉身就走了,沒有達到我們希望傳達和傳播一些更深入知識的目的。我想,這樣的例子也提醒了我們博物館人,通過研究和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創新一些展示手段,吸引青少年更加深入地關注博物館,關注我們做的每一個新的、不同內容的展覽。

這兩年在博物館,文創有時候甚至比博物館本身還火,這個是很好的現象。實際上,博物館文創和企業做文創有些不一樣,因為我們抱持的目的,根本上還是為了文化傳播。由於博物館的文創都是和展覽、和博物館收藏有關,這也意味著,購買博物館文創的人越多,博物館文化傳播得越廣。比如一個杯子,設計靈感或者是模倣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文物的造型,抑或是印有文物上的紋飾,那麼受眾在使用它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這件文物。它可能是宋代的一件瓷器,可能是來自南海一號沉船上的文物,如果成為了日常用品使用,受眾可能一輩子也忘不了在這家博物館裏有這樣一件文物。一方面,因為逛博物館,讓觀眾喜歡上了博物館文創;另一方面,博物館文創又吸引了更多觀眾的進入,這是一種相輔相成。

2020年,廣東省博物館聯合香港設計總會、澳門設計師協會及省內多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文創聯盟,我擔任了聯盟的理事長。

在陳邵峰看來,交流溝通往往能碰撞出很好的創意火花。

在陳邵峰看來,交流溝通往往能碰撞出很好的創意火花

而之所以成立這個聯盟,就是我們希望在中國港澳地區與內地之間,搭建起一個溝通和互動的平臺。聯盟成立後,我們經常會邀請港澳的設計師來給學員做培訓,與此同時還組織文創比賽。這個過程中,不管是內地還是港澳地區的設計師們都會很踴躍地參加,大家可以碰撞出很多很好的創意火花。包括今年我們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活動,即邀請港澳地區和內地設計學院的師生參加“走讀鄉村”。我們都知道,無論是語言、民俗還是生活習慣上,粵港澳三地同宗同源,皆是嶺南文化一脈相承。因此有了這麼一個平臺之後,我想對大家的交流溝通是特別有好處的。

央博:如果用“博物館”和“少年”這兩個關鍵詞造句,您的答案是?

陳邵峰:博物館是個寶藏,而少年就是探寶者,兩者密切相關、相互成就!


專題策劃:孫怡、王菁菁、劉迪琛、段旭琪

撰稿:王菁菁

編輯:劉夢迪 責任編輯:鄧莫南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