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晚期的都邑

來源:央視網 | 2023年07月19日 17:49
央視網 | 2023年07月19日 17:49
正在加載

神秘的甲骨文、“國之重器”、絕無僅有的青銅文明,這些驚艷世人的考古發現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遺址。

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遺址是殷商王朝都城,總面積約36平方公里,其是中國甲骨文的發現地,也是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

來源《中國考古大會》

來源《中國考古大會》

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併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就是殷墟。

為真實再現3000多年前殷商都城,充分傳播殷墟文化歷史價值,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簡稱“央博”數字平臺)于5月27日正式上線了“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以數字化、科技化手段真實還原殷墟場景,讓大眾“身臨其境”般領略殷墟遺址背後的文明盛況。

那麼,殷墟遺址,到底有何魅力?

它又因何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首呢?

殷墟的發現,還要從神秘的甲骨文説起。

1899年,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在藥店售賣的龍骨上發現有奇怪的刻畫符號,研究後他發現,這些契刻符號就是古老神秘的甲骨文。在這之後,清末學者羅振玉釋讀了甲骨文上對殷墟地址的記載。

清末學者羅振玉 | 來源於《中國考古大會》

清末學者羅振玉 | 來源於《中國考古大會》

這些刻寫于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記載了殷商時期人們的占卜、祭祀、征伐、田獵等信息,再現了3000多年前,殷商先民的豐富生活。

由此,甲骨文被正式定義。

殷墟遺址發現的甲骨 | 來源於世界遺産中心官網

殷墟遺址發現的甲骨 | 來源於世界遺産中心官網

甲骨文的發現為中國拉開了3000多年漢字發展史的序幕。迄今為止,出自殷墟,刻寫有文字的獸骨和龜甲有15萬多片,其中可識別的單個文字有4000多個,目前已識讀出1500余字。

而殷墟,也證實了商王朝的存在。自1928年,考古發掘殷墟遺址以來,中國考古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也逐漸發展完善,正因為殷墟,中國考古學誕生之初便成為“國際頂流”,廣受關注。

除了甲骨與青銅器,殷墟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玉器、骨器、陶器、牙器、蚌器、竹木器、漆器、皮革製品、紡織品等精美文物,其中僅玉器就出土了2000余件。

來源於節目《中國考古大會》

來源於節目《中國考古大會》

這些珍寶設計精美絕倫,製作工藝十分精湛,見證了殷商時代燦爛的文明。

殷墟的青銅文化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體現出獨特的東方色彩。其中,後母戊鼎、婦好三聯甗、雙馬驅動的馬車配件等尤其引人關注。

後母戊鼎 | 來源於節目《如果國寶會説話》

後母戊鼎 | 來源於節目《如果國寶會説話》

殷墟出土青銅器種類繁多,器形厚重,紋飾繁縟,鑄造工藝高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後母戊鼎,被譽為“國之重器”。是已發現最大的青銅鼎,它高133厘米,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代表了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最高水平。

此鼎造型古樸莊嚴,紋飾粗獷有力,是古代科技與藝術、雕塑與繪畫的完美結合,是中國青銅文化中的瑰寶,美術史上的璀璨明珠。

殷墟還發現並清理出許多座車馬坑以及道路遺存,展示了商都城道路交通的基本格局。

商代車馬坑 | 來源於世界遺産中心官網

商代車馬坑 | 來源於世界遺産中心官網

除此之外,在殷墟發掘出了我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婦好墓。

婦好墓 | 來源於世界遺産中心官網

婦好墓 | 來源於世界遺産中心官網

1976年,殷墟宮殿宗廟區內發掘出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

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墓室有殉人16人,並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隨葬品。隨葬品數量巨大,種類豐富,造型新穎,工藝精湛,堪稱國之瑰寶,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發達的手工業製造水平。

考古學者推測墓主人為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婦好墓是目前唯一能與甲骨文聯絡並斷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員墓葬。

殷墟出土的大量工藝精美的陪葬品,都證明了商代手工業的先進水平。在殷墟發現的甲骨文,對於研究中國古代信仰、社會體系以及漢字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書寫體系之一的發展也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殷墟文化影響廣泛久遠,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突出價值,為人類文明史上重要歷史階段的存在提供了堅實證據。

如今,3000多年前的殷墟遺址,正乘著數字與科技技術的東風,在“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驚艷亮相。

此次推出的“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殷墟遺址,集中展示了後母戊鼎、白陶刻紋豆等殷商時期的核心器物,深度還原了宮殿區、手工業作坊等場景,用戶還能以數字分身,沉浸式走進殷墟遺址,與殷墟遺址NPC——大邑商女將互動對話,參與互動遊戲,打卡完成文物收集任務。

“央博”殷墟遺址宮殿區場景圖

“央博”殷墟遺址宮殿區場景圖

快打開“央博”APP,來“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零距離感受殷墟遺址的魅力吧!

編輯:劉夢迪 責任編輯:鄧莫南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