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3”:定位時代坐標,傳遞感動力量

來源:光明網 | 2024年04月23日 19:18
光明網 | 2024年04月23日 19:1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4月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隆重播出了《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大國工匠張連鋼、老科學家俞鴻儒、特殊教育老師劉玲琍、社區工作者孟二梅、泳壇冠軍張雨霏、水稻研究專家楊華德、資深藝術家牛犇、友誼使者穆言靈、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以及守護藍天的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被授予“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的榮譽。“感動中國”聯動“象舞指數”,在融合創新上持續發力,探索人工智慧賦能節目融合傳播,從敘事藝術、視聽語言、技術應用、互動交流、社會責任等不同視角,運用科技手段,結合新媒體玩法,促進網友互動參與,以大小屏聯動的方式與億萬觀眾達成心靈的共振,傳播效果較去年更上層樓,網民紛紛點讚“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一、敘事藝術:多維敘事技巧講述感動故事

  在《感動中國2023》中,敘事藝術的運用是節目成功吸引觀眾的關鍵因素之一。通過精心設計的敘事技巧和結構,節目能夠講述真摯感人的故事,觸動觀眾的心弦,成功構建了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故事,不僅展現了個體的力量和精神價值,也反映了時代背景下的普遍人性。這種深入淺出的敘事藝術,讓節目成為了傳遞正能量、激發社會共鳴的重要平臺。

  節目常採用非線性敘事結構,通過時間的前後穿插,增加故事的層次感和吸引力,從人物的當前成就開始講述,然後通過回溯到其過去的經歷,展示他們如何克服困難,最終達到現在的成就。這種處理方式不僅能夠增加故事的懸念和吸引力,還能更深入地揭示人物性格和成長過程中的轉捩點。並且節目在人物塑造上下足功夫,通過詳細的背景介紹、深情的訪談片段以及親友的敘述,多維度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狀態,注重展示人物的普遍性與獨特性,使觀眾能在他們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産生共鳴。

  二、視聽語言:多重元素協同營造情感氛圍

  在《感動中國2023》中,視聽語言的精心設計是營造情感氛圍、增強故事傳達力的關鍵。節目通過有技巧的情感鋪墊,逐步增強故事的情感深度和衝擊力。通過這些視覺和聽覺元素的有機結合,成功地營造了豐富的情感氛圍,使每個故事都充滿了動人的力量和深刻的情感體驗。

  這一過程通常是漸進的,通過累積小的情感細節和瞬間,逐步構建起強烈的情感高潮。配樂的運用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背景音樂的旋律、節奏和強度變化往往與故事情感的起伏相匹配,有效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能夠引導觀眾的情感變化,使觀眾更加投入故事;同時現場錄製的音效,如人物對話、環境聲音等,為節目增加了真實感,使觀眾仿佛置身於故事現場;並且,通過聲音的細節處理,如回聲、淡入淡出等技術手段,節目營造了更加豐富和層次分明的聽覺體驗。此外,視覺元素如鏡頭選擇、色彩運用也在無形中加深了情感的層次,幫助觀眾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如利用攝影來強化故事情感,通過不同的拍攝角度和鏡頭語言,如近景、遠景、高角度和低角度等,展現人物的情感細節和故事背景。動態的跟蹤鏡頭和穩定的固定鏡頭交替使用,既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也展現了故事的環境氛圍。

  三、技術應用:多種技術創新積極應對挑戰

  《感動中國2023》在技術應用方面的創新和嘗試,充分體現了廣播電視藝術學的發展趨勢,即技術與藝術的融合,不僅提升了節目的藝術質量,也為廣播電視藝術的未來探索了新的可能性。節目中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為了展示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是技術服務於內容,增強故事的傳達和情感的表現。

  晚會製作過程注重用好新質傳播力,創新“思想+藝術+技術”的融合傳播,頒獎現場除沿用《感動中國》的經典形象外,舞美設計兼具觀賞性與科技感,AI設計全程參與視頻包裝,多處採用實時渲染成像的虛實光影聯動,多種“黑科技”手段的融入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感受。節目採用了多種最新拍攝技術,如4K、8K高清攝像、無人機航拍以及穩定器運動鏡頭等,這些技術使畫面質量極大提升,細節展現更加豐富,同時也為觀眾帶來了震撼的視覺效果。特別是無人機航拍,為展現人物故事背景和環境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視角,增加了節目的視覺衝擊力和沉浸感。節目在特效運用上也體現了技術創新,包括CG特效、視覺合成等,這些技術不僅用於美化畫面,更重要的是用來增強故事的表現力和情感深度。例如,通過CG特效重現歷史場景,使得觀眾能更直觀地理解人物背景;視覺合成技術則能將不同時間和空間的畫面融合,創造出超越傳統攝影技術限制的視覺效果。

  四、互動交流:廣泛觀眾參與引發社會共鳴

  《感動中國2023》是三年來觀眾第一次重返感動現場。五百多名老觀眾久別重逢,沉浸在2023的感動故事中熱淚盈眶。同時節目也通過積極融入新媒體,顯著增強了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交流,深化了節目內容與觀眾之間的情感聯絡,從而引發了更廣泛的社會共鳴和正面影響。

  在節目播出之前,“象舞指數”聯合央視網發佈#感動瞬間隨手拍#互動徵集活動話題,活動子話題閱讀量超1億,並帶動微博#象舞指數#話題閱讀量從2900萬直升達1.2億,增長了300%,網民互動300余次,節目開播前登微博要聞榜高位。節目播出期間,除傳統的電視頻道直播外,“象舞指數”還聯合央視新聞、央視網、央視網快看、感動中國等賬號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頻客戶端、微博、快手、抖音、B站、視頻號等多檔新媒體平臺開通移動端直播入口,以供觀眾掌上收看節目。並且“象舞指數”設計的多個話題引發受眾關注與討論,全網共計32個話題衝上多平臺熱搜榜單,其中,微博話題#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把感動中國的故事寫成一首歌#,均登微博熱搜主榜TOP3。快手話題#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公佈、#感動中國官宣定檔,均登頂快手熱搜主榜TOP1。這種直接參與不僅提升了觀眾的滿意度和忠誠度,也使節目內容更加貼近觀眾的情感和期待。

  五、社會責任:媒體承擔責任彰顯影響力量

  《感動中國2023》利用廣播電視媒體廣泛覆蓋和深入人心的影響力,承擔起了引領社會風氣、傳播正能量的社會責任。節目的成功不僅在於它所講述的感人故事,更在於它如何利用這些故事影響觀眾,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思考,從而發揮廣播電視媒體在塑造社會價值觀、引導公共議題方面的獨特作用和責任。節目通過講述平凡人物背後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堅韌和無私,弘揚了正直、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這些故事如同一盞盞明燈,照亮觀眾的內心,激發社會向上的力量。節目精心挑選和呈現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對正能量的傳播,鼓勵觀眾在面對生活的困境時保持樂觀,勇於挑戰,積極作為;並且節目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絡和社會責任,這種人文關懷的展現無疑對社會風尚的塑造具有積極作用。節目通過樹立正面典型,傳遞了誠實守信、樂於助人、勤勞奮鬥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的傳播和推崇,能夠有效地引領和促進社會風尚向著更加健康、正面的方向發展。

  截至2024年4月10日10時,節目在全網觸達率超38億,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全網媒體報道及網民信息近13萬條;《<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各平臺新媒體直播總播放量超1500萬;全網《<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相關視頻播放量超5億;全網《<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相關文章閱讀量超3000萬;共産生124個節目相關微博話題,總閱讀量約32億,其中6個話題閱讀量破億。全網共計32個話題衝上多平臺熱搜榜,4個話題登頂各平臺熱搜TOP1;各大央媒、地方媒體,以及政務藍V賬號等1700余家媒體發佈節目相關稿件,展開了覆蓋多形式、多端口的立體化、矩陣式傳播,進一步提升節目宣傳效果,引發網友共振與關注。

  隨著廣播電視藝術學的不斷進步和新技術的融入,未來的“感動中國”有望通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交互式敘事等創新手段,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和深度參與感。這些技術不僅能夠使故事的敘述更加生動、情感傳遞更加直接,還能夠拓展節目的影響範圍,吸引全球觀眾的注意。通過多平臺融合傳播,利用大數據分析觀眾偏好,並深挖故事背後的社會文化價值,未來的“感動中國”將在提升藝術表現力的同時,更有效地承擔起引領社會風尚、促進文化交流的責任,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傳遞正能量的重要橋梁。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視聽新聞與傳播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冷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姚怡斐

 

編輯:朱曉樂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精彩推薦
正在閱讀:“感動中國2023”:定位時代坐標,傳遞感動力量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