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劍膽琴心——李默然做客《藝術人生》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26日 17:41)


  CCTV.com消息:金獎銀獎不如群眾誇獎,金盃銀盃不如群眾口碑。——李默然

  當75歲的李默然老師走進演播大廳的時候,觀眾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是對明星的崇拜?對藝術的景仰?還是對老人的尊重?不管怎樣,他的到來多少都讓人激動。其實,激動的不僅是觀眾,對於一個把如上那句話作為自己座右銘的老藝術家來説,他的內心又豈能平靜。我們有幸與老人暢談了一個上午,於是,對他的了解也就更加深入。

  白色恐怖下的童年

  75歲老人的童年恰逢白色恐怖的年代,生活中除了家災還有國難。爺爺這一代是一個表面上的大家庭,父親有兄弟八個人,沒有女孩,全是男子漢,母親又生了八個孩子。那場名叫白喉的傳染病奪去了大院裏38個人的性命,也差點讓7歲的李默然為之喪命。

  10歲開始的學生生涯僅僅持續了四年,但這四年中李默然都是個好學生,每年都是前三名。四年之後,14歲的李默然開始靠出苦力挑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賣煙卷、打小工、當郵差,最後到了牡丹江郵政管理局當了僱員,也就是最底層的辦事員。那段買賣煙卷的日子像是一個流竄犯,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賺取可憐的差價是以生命作為代價。每天早上穿上母親縫製的棉襖到日本人的商店排隊買煙,一個人一次只能買兩盒,排了一個早上轉上無數個輪迴,把棉襖裏面的兜全裝滿了再開始往外賣。一盒煙能掙一分錢,一天也就掙兩三毛錢。但是,幾毛錢會給拮據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觀。倒賣煙卷被日本人定為經濟犯的範疇之內,一次不幸的被發現,日本人惡打了一頓李默然,並且打掉了兩顆牙,為了記住仇恨,他始終沒有鑲過牙。

  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從社會另一面獲取了意外的收穫。賣煙卷的地方少不了繁華,繁華的地方也少不了戲園子。耳濡目染,喜歡自不必説,每一個戲種,每一齣每一場都熟記在心,《狸貓換太子》、《鐵公雞》、《水滸》、《三國》、《五家坡》等,至今記憶猶新,為之後的藝術生涯打下根基。用熟記的臺詞對小説的生字,李默然説對於只上過四年小學的他來説這是讀小説認字的捷徑。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李默然”

  賣煙卷的意外收穫便是與曲藝的結緣,那時候當一名演員對年輕的李默然來説是一件挺好玩的事情,有哭有笑,有打有鬧。“其實我並不知道當演員是個什麼樣的?身上要有一個什麼任務?他要經過什麼努力?這個我一概不知。”

  也就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1947年10月,李默然抱著好玩的心理去報考哈爾濱文藝家協會文工團。初生牛犢不怕虎,李默然先考的是自己最不擅長的音樂,考官拉的每一個音調他都唱成“5”,無奈的老師只好勸李默然去另考戲劇。還是一無所知,因為看了《兄妹開荒》和《白毛女》,就唱了四句楊白勞的唱段,結果是意外的,這一次考中了。李默然回憶起當時的心態,“我沒什麼目的,你要我我就留下,你不要我我走人,沒有太多的想法。”

  就這樣子參加了革命,回過頭來,檢驗50多年的藝術歷程,在從藝50週年的紀念活動上,李默然激動了好長時間,他説當時就説了一句話,“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李默然”。

  錯別字的故事

  將“效率”讀成“效帥”引來了戰友的一片哄堂大笑也給年輕的李默然帶來不小的打擊。打擊帶給李默然的不是意志的消沉、思想的困頓,而是變成了動力,“我這個文化程度在這個團體待不下去,那麼從這件事情完了以後,我就自己給我自己暗暗下定一個決心,除了吃飯睡覺,那個時候的工作不是很多的,除了天天幾乎是一天都要出去到大街上去扭一個秧歌,慶祝這個城市解放了,那個城市解放了,捷報頻傳,除了這個任務以外,演習任務以外都很少的。後來大家都知道了,要想找李默然不要到別的地方去,就到圖書館就行了,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叫博覽群書,這個時候讀的書相當雜,文學的戲劇理論的,亂套了,那確實讀的亂套了。這個從1947年效率的“率”念錯了以後,我一直堅持到1953年。”用朱軍的話説,那段日子李默然老師其實完成了一個大學以及研究生的學業的全過程。

  今天李默然老師簡歷上的一連串頭銜話劇院院長、戲劇家協會主席、文聯名譽主席等等都向我們昭示了一個自學成才的典範,而背後的艱辛只有經歷的人才能體味。

  《甲午風雲》

  一部《甲午風雲》讓李默然蜚聲全國,他把民族英雄鄧世昌的風骨鮮明生動地呈現上了銀幕並永遠地留在了觀眾的心中,成為中國銀幕上別具一格的“硬漢”標本。少年時期的江河破碎的凝重感以及自身對侵略者猙獰面目的仇視使得李默然演起民族英雄順手拈來,愛國主義情懷、民族主義情懷自然流露其間。“我年幼的時候,日本警察對我的淩辱和欺負在我幼小的心靈裏邊埋下種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決定我演鄧世昌的時候,我覺得我靠近他非常容易,切入到這個人物裏邊好像我用不著到處尋找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應該怎麼表現,他的內心是什麼樣子的,好像我跟這個人物很通。”

  其實,最初進入《甲午風雲》劇組是服從組織的安排,革命紅磚一塊,哪需要哪搬。什麼都沒問連演什麼角色都不知道就進了劇組,開始導演有意讓李默然演李鴻章,最後改為鄧世昌,李默然都有點匪夷所思,他戲稱“鄧世昌是我撿來的”,一個滿臉疙瘩的人怎麼能演民族英雄,導演説的一句話很經典“臉上沒有疙瘩的人才不是英雄”。

  第一次拍電影一點也不緊張,李默然説:“我完全被這個人物的樂趣感情和行為震懾了,用咱們北京人藝的演技學派來講,一個演員塑造一個人物的形象在我心中已經形成了,這個人物應該是什麼樣的,對待某些人是什麼樣的,我這個腦子裏頭就像演電影似的一幕一幕的都有了,所以我塑造的鄧世昌這個形象,我一直是這麼認為,如果説我沒努力,但是它所以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有很重要的觀點,就是民族氣節在鄧世昌身上有集中的表現,跟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精神吻合。”

  《甲午風雲》的成功帶給李默然雪片般飛來的信件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當年的電影百花獎,因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當年的獎被取消。《藝術人生》現場,熱心觀眾送上的鮮花了卻了老人一生的夙願,熱心的觀眾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主持人朱軍的岳母,為了這場錄像專程從西安趕來。

  廣告事件

  把最尷尬的事放到節目中來澄清,是李默然很不願意的事情,但是老人認為回避是一件很不禮貌的事情。他説,為貨真價實的商品作廣告不應該受到責難,而且當年的廣告是為了戲劇家協會的戲劇節拉贊助,自己説是一分錢沒要,其實也是有所得,一個價值700元的隨身聽。但是,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已經是一個公眾人物,“在廣大觀眾心目當中形成了一個形象,這個形象他們不願意破壞,這個廣告傷了他們的心,我就悟到了一個道理,我什麼權利都有,我就是沒有權利傷害廣大觀眾群眾。我就從那下定決心,今後廣告一次不談。”

  之後,再有人找老人作廣告,老人一概拒絕,天津有一個服裝商場,來找説穿上我的西裝,拍一個大照片,允許我們挂在門窗上,100萬。老人説,“實在對不起,就是1000萬,這件事情李默然這一生再也不談了。”

  對於做不做廣告,老伴和孫女意見不一,老伴是一輩子的老革命,一味地責怪老頭子不聽勸告造成了慘重的後果,孫女是時尚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勞動換取相應的經濟收入她認為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沒什麼可恥。

  不知道老人現在是什麼想法,時代在變,觀念在變,現在的我們對於明星演員作廣告已經習以為常,沒有反對而言。現場大家舉手一致通過願意李默然老師再做廣告,所以我們可以告訴老人不管做不做,心裏都不要再那麼自責。

  幸福家庭

  與老伴的結合,李默然感覺是自己八輩子修來的福。一個大家閨秀,一個正規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一個地道的藝術家作曲兼指揮,一個先於自己入黨的老共産黨員,讓僅僅上過四年小學的李默然倍感幸福。當初愛人答應嫁給李默然老師沒有什麼要求只是從專業的角度要求李默然以後唱歌別老跑調了。李默然老師一輩子也沒解決這個問題,她還是答應了嫁娶。兩個人相濡以沫,牽手一生的故事讓人感動,李默然説秘訣就是互相尊重。

  説到兒孫,李默然一臉慈祥的笑容。雖然對兒女有點父親慣有的嚴厲和執拗,但是對於孫女顯然只能用“溺愛”來形容。“我確確實實沒跟任何人打過架鬥過毆,所以在單位裏邊,像什麼炊事班的炊事員,燒鍋爐的鍋爐工,司機班的司機跟我都是好朋友,真的不是自己誇自己,看我面沒把我當院長看,當大演員看,都是一口一個默然一口一個默然叫著很順口。”

  我這輩子什麼人都沒打過,包括我的三個孩子,我沒動過他們一個手指。對待孩子,李默然説還是老伴更有一套管教子女的辦法。她經常讓人下不了臺卻很管用,幾個孩子沒有太讓人操心都已經成家立業了,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老人給了他們四個字“好自為之”,人生沒有筆直的道路,坎坷是必然的事。

  “李鐵梅”,李默然這樣來形容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老伴腿腳不便,自己便成了操持裏外的一把好手。買菜做飯在老人看來是一種樂趣,這樣生活也不那麼平白,家庭便也更加溫暖。

  “我是一個戲劇人”

  “我是一個戲劇人”,在電影表演與戲劇人兩者之間,李默然老師似乎更願意用後者來稱呼自己。他説,“事情很簡單,因為我到今天為止,應該説是從藝56年,半個世紀還得加上6年,這個漫長的歲月裏,我拍了六部電影,很少數的電視劇,我主要是從事舞臺話劇藝術,所以我經常跟大家講,我在電影上是一個業餘演員,我説的是真話,不是謙虛,當然我在話劇上也不是什麼專家,我説的這兩者比較起來,我的精力更多在話劇舞臺上。”

  生活給予人以激情,當75歲的老人用渾厚的聲音動情地朗讀著艾青的那首《我愛這塊土地》時,我的眼裏藏含著淚水,我問自己為什麼如此動情,冥冥之中回答我,因為我讀到這位老人對生活愛的那麼深沉,於是,我也記住了他的那句教給我們的做人道理:台下認認真真明辨是非的做人,臺上認認真真富有創新的演戲。

  文/周敏 趙凡

責編:曉宇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