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 薩多夫尼克(美國阿德爾菲大學教育學教授):
“城市中許多屬於少數群體的學生的輟學率高達30%,甚至到50%。這些學生輟學的首要原因是他們看不到教育的價值,看不到學校教育對他們的長遠前途有何好處。他們看看周圍,看看左鄰右舍,常常看不到教育使人生前途大相徑庭的角色模型。與此相反,在許多城市的社區,中上階級家庭的學生則常常可以在他們的家庭中、在他們家庭的朋友中、在他們的哥哥和姐姐中,看到教育對人生前途關係重大,因此他們願意為長遠利益犧牲眼前利益。如果你不是這樣看問題,你就有可能輟學。”
今日公立學校面臨的問題與過去精英學校面臨的問題大不相同。它要應對那麼多不同類型的學生,有人懷疑它是否能夠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如果它要滿足不斷變化的勞動市場的需要,學校就必須不停地吸收新知識。學校很難適應市場需要,我們看到對課程和教學方法的不斷重組、評論、修正和改變。同時,所需費用非常浩大,使人擔心教育質量會受到影響。
阿倫 薩多夫尼克:
“美國的高等教育已經變成了一種消費品。由於各大學互相競爭,爭奪市場位置和市場份額,競相吸引學生,結果高等教育變得與其他消費品沒有什麼不同。學生,特別是大學學生,現在也把高等教育看作是消費品。因此,他們對教授提出要求——要他們對學生寬鬆些,少佈置作業,等等。還有,大學校方管理人員的管理方式常常是獎勵得到學生較高教學評語者而懲罰得不到者,結果現在的傾向常常是降低標準,對學生少提要求,以便受到學生的歡迎。”
學校對所有的人開放,結果它也面臨著本社區的所有社會問題。如果一個兒童餓著肚子來上學,根本無法集中精力聽課,你怎麼教他呢?貧窮、暴力、吸毒和沒有學習能力——這只是今日學校面臨的嚴峻現實的一部分。
阿倫 薩多夫尼克:
“當然,學校不能取代家庭。不論如何,學校必須接受學生所處的狀態。我們都希望兒童來學校之前受過學前訓練,他們的父母積極參與,督促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使自己的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不過,事情常常並非如此。因此,學校必須在教育方面滿足學生的一切需要——社會的需要和學習的需要。也就是説,過去是由家庭承擔的任務,現在學校必須承擔。”
學校必須不僅擴大它們的社會職能,而且必須擴大它們的招生對象。終生教育在發達社會正在成為事實。由於機器人和信息技術承擔了低層次的工作,原先在這些崗位上的人必須回到課堂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
如今,教育成為一種終生過程,而且受教育的時間開始得也比以前早。為了孩子有一切成功的希望,從孩子從一歲開始,父母就教他們識字。在加利福尼亞,甚至為胎兒開設了學習課程。開始上學的最佳年齡究竟是多大呢?
嘉斯頓 米亞拉雷:
“我認為幼兒園確實使兒童能夠比較容易地適應小學的需要。我曾經做過一項專題研究,看一看上過幼兒園的兒童是否比其他兒童有更好的適應性,研究結果顯示兩類兒童之間有許多不同,但是拿不出實實在在的證據説明哪些兒童更好。不過在實踐中,上過幼兒園的兒童,一般來説,比沒有上過幼兒園的兒童更適應小學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