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沙卡 德賽:
“《羅摩衍那》不僅繼續在印度,而且在東南亞信仰印度教的地區非常流行,這一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的時候。因此,倘若你今天來到柬埔寨、泰國或者印度尼西亞,你都可以看到與《羅摩衍那》相關的藝術表演,其實,印度教已經不再是這些國家的主要宗教信仰。就拿印度尼西亞來説吧,儘管這是一個主要的穆斯林國家,但《羅摩衍那》依然深深地植根于這裡的文化土壤之中,著名的皮影戲就是以此作為題材的。”
在印度人到來之前,皮影戲就已經存在了。這些印度人帶來了具有神奇色彩的印度教,其中包括《羅摩衍那》。他們把皮影戲當作傳播、促進自己宗教的便利媒介形式。不僅如此,當14世紀伊斯蘭教到來時,它依然派上了用場。穆斯林傳教士知道不可能一夜之間掃除掉種種印度教的神奇傳説,並且發現皮影戲非常具有實用性,於是決定也把皮影戲作為傳播伊斯蘭教的方式。
羅摩和羅什曼那走後不久,一名年老、善良的聖人出現在錫多面前。聖人通過討飯和企求一杯水的方法把錫多引出具有神奇保護作用的涼亭以外,於是錫多離開了安全地帶。聖人抓住錫多的胳臂並聲稱自己就是羅波那。當天的晚上,假聖人就恢復了10個頭的本來面目。羅波那抓住了錫多,絕望的錫多尖聲高叫著羅摩的名字,無奈羅摩離她很遠,在森林深處追趕那只金鹿。
在羅波那帶著錫多逃走的時候,錫多給在一旁觀看的猴子留下了線索。羅摩因為失去心愛的妻子而悲痛不已。
羅波那的王國就是楞伽島。錫多被囚禁在一個花園中,由女怪獸看守著,但經濟供給非常富足。每天羅波那都不停地企求錫多嫁給自己,而錫多對羅摩的愛戀也在每日俱增,她堅定地拒絕強大怪獸的請求和欺騙。
這時,羅摩求助於傳説中最受人喜愛的形象之一——慷慨大度的神猴哈奴曼。聰明無私的神猴毫無怨言地為羅摩提供了幫助,猴王把羅摩和羅什曼那帶到了猴子王國,同意幫助羅摩尋找並且拯救錫多。
維沙卡 德賽:
“我們所看到的大多數圖片都是手稿。這些手稿是印度統治者下令印度北部地區的所有人繪製完成的,許多場景反映的都是17和18世紀印度的兩個地區——羅吉斯坦和喜馬拉雅山南面的旁遮普山區。特別是18世紀來自於旁遮普山區的圖畫似乎更加詩情畫意,採用了柔和的色彩和精美的線條;而來自於羅吉斯坦的畫面則採用了更為鮮明的色彩和更加抽象的形式。
繪畫的內容是由委託人確定的,而繪畫的風格完全是由藝術家決定的,這要取決於他成長的環境、接受的家庭訓練和可以找到的繪畫材料。因此,有關《羅摩衍那》的繪畫可謂大相徑庭,風格迥異。”
神猴找到了囚禁錫多的花園。冒著被抓住、遭受折磨和死亡的危險,勇敢的猴哈奴曼等待時機的到來,與錫多進行了交談,告訴了錫多有關羅摩救助她的計劃。
楞伽島是一個島嶼,四週的海水是它的天然屏障,必須找到橫渡大海的方法。神猴和猴群修建了一座通往楞伽島的石頭橋梁。接著,羅摩的部隊、猴子和他們的盟軍熊將楞伽島包圍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