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摩衍那》是印度的古典史詩之一,裏面蘊涵著神聖的印度教內容,至今依然非常流行。印度的兒童無論信仰印度教還是穆斯林都是聆聽著有關羅摩、他的妻子錫多以及神猴哈奴曼的故事成長起來的。這個故事流傳非常廣泛,以至於在印度的一些地區人們把不了解羅摩和錫多故事的人看作是無知者。
故事中的主人公羅摩曾經來到彌提羅國,在那裏他愛上了國王漂亮的女兒錫多,成為公主眾多的追求者之一。為了贏得錫多,羅摩必須將很久以前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濕婆留在人間的大弓拿起來,並且拉彎弓弦。據説最強壯的國王也無法搬動那個大弓。羅摩輕而易舉地抓住了弓的中央,勇敢的王子在數百人的注視下,拿起了大弓,然後調整、拉動弓弦。弓從中間斷裂了。人群中出現了巨大的、仿佛雷鳴般的喧嘩聲。
《羅摩衍那》曾經被不同的宣傳媒體記載、描述過。這一故事被雕刻在石頭上和寺廟的墻壁上,被繪製在畫卷和棕櫚樹葉上,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它是印度16至18世紀各種藝術題材的焦點。與此同時,這個故事還出現在印度尼西亞的著名皮影戲當中。
印度尼西亞寺廟中的雕塑承載著為9世紀修建這些印度教寺廟的國王們傳遞信息的使命,《羅摩衍那》被認為是向人們傳授印度教義的最佳方式。爪哇的工匠在石頭浮雕上用76塊嵌板來講述羅摩史詩。
羅摩的父親阿逾陀城國王十車王感到自己已經年邁體衰,決定加冕自己最心愛的長子羅摩。但在準備的過程中,國王被一個古老的誓言所纏繞。很久以前,他曾經對拯救過自己性命的一個王后發誓説,將羅摩放逐到森林中生活14年,並讓這個王后的兒子婆羅多繼承王位。儘管國王非常不情願這樣做,但他必須履行自己的諾言。於是,羅摩被放逐了。羅摩欣然前往,因為他認為父親的話是神聖的。錫多請求跟隨自己的丈夫一同到森林中去生活,同時羅摩最忠實的兄弟羅什曼那也伴隨左右。就這樣,羅摩一行告別了宮廷中舒適的生活,前往一個全然不知的新地方,他們不知道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危險。怪獸襲擊他們,並且威脅説要帶走錫多。然而,羅摩的神箭所向無敵。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過著安詳、愜意的生活,與森林深處的其他生物和諧生活在一起。
維沙卡 德賽:
“《羅摩衍那》之所以在印度和亞洲的其他地區流行,首先因為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故事;此外,裏面蘊涵著印度教的基本教義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羅摩衍那》的中心主題之一就是印度教中的‘德’,在西方,人們或許更願意把它稱之為‘命運’。你註定要完成這樣一個使命:做一個模範的印度人,或者説是一個模範的統治者,或者就是一個模範的人。因此,你就會把羅摩看作是一個真正的偉大統治者的楷模。要想成為一位偉大的國王,必須首先做一個模範的兒子。”
在楞伽島王國的城堡中,狡詐的十首魔王羅波那已經佔領了那裏的所有領土。他長著10個頭和許多支胳臂,形象非常恐怖。他憎恨羅摩,垂涎錫多,決定綁架錫多,並強迫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於是,他命令手下的其中一個怪獸毛裏什卡變成一隻美麗的金鹿。羅波那讓金鹿跑到羅摩和錫多的私人領地,並把錫多吸引到森林深處。看到如此漂亮的金鹿,錫多請求羅摩抓住它。羅摩離開了錫多,在兄弟的陪伴下追逐金鹿。錫多因為擔心羅摩的安全,堅持讓羅什曼那前去幫助羅摩,她獨自留了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