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教育的産物,是經驗的産物,是發現和創造的産物。如果人類不知道如何一代又一代地傳授知識,我們的進化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我們就不會以同樣的眼光探索世界。
父母有責任教育後代,使他們為進入社會做好準備。學校為學生打開知識世界的大門,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宇宙。學校不僅滿足兒童求知的慾望,而且要教育兒童如何在社會上發揮自己的作用。我們的世界不斷地變化。舊的手藝和職業不斷消失,新的手藝和職業不斷涌現。學校必須適應這些變化。教育不再只是人的一生中某一階段的事情,而是成為一個終生過程。
教育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它有塑造人的巨大力量,這些人改變了事物,也在改變事物的過程中改變着世界。教育培養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和未來的公民。
學校教育在人類歷史上不斷地發展變化,它一直是一個引起激烈爭論的話題。知識最初是由口頭傳授的。在文字發明之前,我們的祖先一定是用口頭傳授的辦法來傳播知識的,直至今日一些保持自身文化傳統的土著民族仍然這樣做。在遠古時代,人們通過講故事、歌唱和傳説來表述他們對宇宙的見解,使他們的知識代代相傳。
克裏斯托弗 魯卡斯(美國阿肯色大學高等教育教授):
“當然在有學校之前很久,知識就一代代相傳了。它是通過人們第一手的直接經驗,通過觀察,通過參加社會的膜拜儀式而傳承的。人們以這種方式學會立足於世界。當然,在人類文化發展的某個階段,不用學校也能使這類知識傳承進行下去。”
約在公元前3500年,一項重大發明使教育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克裏斯托弗 魯卡斯:
“我認為,文字的發明立刻為學校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條件。一旦你有了一種能夠儲存抽象思想、能夠對抽象思想進行編碼和解碼的系統,顯然就有必要設立某些機構或機制來傳授有關的技能。這些技能不是自然地就能獲得的,不是通過偶然事件或機遇就能獲得的,於是就出現了學校……”在西南亞發現了上面印有文字的泥石板,經研究證實,蘇美爾人的確建立了學校。學校的學生從日出學習到日落,每個月只有6天休息時間。他們要艱苦地學習構成他們書面語言的2000個楔形文字。學習完成之後,這些學生就變成了有淵博知識的抄寫員,其中有些人成為老師,其他人則成為文書、測繪員、檔案員或君主的顧問。
蘇珊 塞梅爾(美國霍夫斯特拉大學歷史學家):
“社會上出現了一批有讀寫能力的人,他們負責文獻的保管。但是學校成為某個特定社會階級的重要工具,通常只有富裕的人家才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學校上學。在這裡我們還要注意男女的區別,因為那時的女孩子是進不了學校的,她們只在家接受教育,學校教育基本上只是面向男孩子。”
在古埃及,學校教育有重大作用。學校的課程主要是教象形文字、數學還有幾何,學生的家庭作業是計算田地的糧食産量和解決造船中遇到的問題。當他們計算金字塔的體積和球面面積時,他們就有了施展全部知識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