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卡比利亞》這部影片時,為了達到美學的目的,還用了人工燈光。以前一直用以代替陽光的電燈光,現在被用於背光攝影和黑白對比的攝影。燒燬羅馬艦隊的阿基米德的形像是用特寫來拍的。燈光從下面照射出來,把阿基米德那張絡腮鬍子的面孔,突出地表現了出來(帕斯特羅納拒絕應用假鬍子)。對真實性的注意在這部攝影場布景和天然外景協調地交替出現的影片中,非常顯著。自然背景在漢尼巴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的鏡頭裏利用得極其優美,在白雪覆蓋的山坡上展示出馬隊和象群的漫長隊伍。 《卡比利亞》這部影片當然帶有很多動人心魄的精彩鏡頭,如:戰爭、大火、羅馬艦隊的覆沒,特別是在拜爾神廟中用嬰孩祭神的場面。為了這一場面,作曲家伊德白蘭杜 比薩蒂專門寫了一部名為《火的交響樂》的樂曲。
鄧南遮編寫了這部影片的説明字幕。他所用的誇張的詞句,在今天看來,還令人覺得可笑。可是這種誇張在演員的表演中卻並不經常存在。這部影片裏的演員如伊塔利亞 阿爾米蘭泰 曼齊尼、麗迪亞 誇蘭塔和溫別爾托 莫扎托,當時都是有名的演員,常用動作來表達劇情。但《卡比利亞》的一切成功尤應歸功於曾經在熱那亞港做過碼頭搬運工人、有着強壯的體格和超人腕力的巴托洛米奧 帕格諾,他在片中嚴肅地扮演了馬西斯特這一角色,大受觀眾的歡迎,使以後半個多世紀中一直主演一系列的馬西斯特的影片。
《卡比利亞》一片獲得廣大的聲譽,淹沒了另一部更重要而沒有出過意大利國境的影片,這就是尼諾 馬爾托格裏奧在1914年替存在時間很短的莫甘諾公司拍攝的《迷失在黑暗中》。這部影片雖然同樣有古羅馬故事片中的誇張作風,可是卻顯示出意大利電影所常見的那種現實主義的傳統。法國影片的現實主義對意大利電影也許發生了影響,如德尼佐在米蘭拍攝的、模倣齊卡和歐澤的平民劇《殘廢人》,就是一個例子。但是,《迷失在黑暗中》受那不勒斯文學的影響要比受外國電影的影響大得多,因為它本身就是根據羅伯托 布拉喬寫的一部傑作攝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