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5日14:30,《第一時間》製片人哈學勝、主持人馬斌、歐陽夏丹和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研究所副所長吳鬱教授做客CCTV.com《電視批判》“CCTV2005年度優秀欄目在線論壇”,敞開心扉,與網友暢談《第一時間》。製片人哈學勝與網友及網絡主持人細説《第一時間》的臺前風光和幕後甘苦,深入探討攔目價值定位和發展攻略。現將製片人與網友和主持人的精彩對話摘錄如下,請廣大網友共同分享。
《第一時間》的戰略路線:君子和而不同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除央視《第一時間》外,上海衛視《看東方》的“早報早知道”和“讀家新聞”,江蘇臺城市頻道的《南京零距離》、《孟非讀報》以及北京衛視的“第七日”、“早間節目”、“北京您早”中也有報摘報評板塊等,請問嘉賓,央視如何在眾多類似的節目中脫穎而出呢?
【製片人:哈學勝】 從播出平臺上來看,我們是佔了一定的便宜的。但我們是絲毫也不敢怠慢的,我們特別尊重兄弟臺的努力,並希望大家能一起把讀報節目做火,市場大了,大家的日子都好過。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節目做得更貼心。多支持呀!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南方周末》將“2003年度致敬之年度電視欄目”授予了《有報天天讀》,理由是:“作為一欄以摘要播報報刊資訊為主要內容的節目,《有報天天讀》體現了強烈的個性:對政治和社會的敏感,同情心與批判精神的結合,加上在電視媒體上難得一見的真性情的流露。”請問嘉賓,《第一時間》與《有報天天讀》的方向和距離在哪?
【製片人:哈學勝】都提供資訊,也都提供評論,都有一個有個性的性情中人做主持人,這是我們的共同之處。不同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有個性的人就不會相同,或者説“君子和而不同”,只要按照自己的性情去做,就不用擔心雷同。
《第一時間》的發展戰術:勤奮、思變、創新
【走進幕後】我聽説做讀報節目都很辛苦,都是每天起大早,找資料找話題,還要看很多報紙雜誌還有電視節目,請問製片人,你們也是這樣嗎?一般要準備多少條話題?是臨時現場發揮還是事先準備好啊?呵呵。
【製片人:哈學勝】 應該説全欄目各個崗位都是非常辛苦的,主持人尤其辛苦,他們儘管白天不上班,但每天早晨連續早起,顛倒黑白不見天日,很殘酷。製片人的工作時間可以説不分黑白,值班室每天睡覺大概有六個小時,夜裏四個小時,第二天上午再補兩個小時,不值班時還要開會,沒準。《第一時間》能受到觀眾喜歡,完全是因為我們這個團隊真正付出了心血和健康。至於選題,每天瀏覽的數量加起來應該有幾百條不止,經過幾道篩選之後,應該有三十到四十條。
【離開海岸線】感覺“時尚”板塊比之其他時尚節目,更重文化品位,但是內容卻仍然龐雜, 雖然時尚本該五花八門,五彩繽紛,但是這一塊給人的感覺始終在娛樂的“俗”和品位的“雅”之間搖擺不定,會不會兩種口味的觀眾都抓不住呢?
【製片人:哈學勝】 在這一板塊設計之初,我們提了兩句口號叫做“觸摸時尚,感受流行”但經過兩年的實踐之後,我們發現一個以編輯和整理資訊為主的欄目是很難完全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的,受資源的約束太大,所以我們後來又提出讓觀眾在早晨能夠享受到視聽之娛,爭取給他們一個好的心情,通過作品的展示而不僅僅是資訊的提供讓大家能感受到作品的原味。但限於資源目前還很難做到我們的希望狀態,但會一直努力。
【等待戈多!】要想節目好看,就要多在表現手段上下功夫,我覺得馬斌讀報缺少點題的環節,缺少一種新聞的節奏感,另外,應該多增加圖片、音樂、動畫等表現方式,不知道嘉賓們是否同意?
【製片人:哈學勝】你的問題很內行,眼光很“毒”,突出馬斌的點評和包裝上的活潑性是我們下一步要着力解決的問題。尤其要注意將事實與觀點分開。
《第一時間》的戰略目標:百年老店
【走過路過啊】希望《第一時間》像新聞聯播一樣長期穩固的辦下去,當然,還得要常換常新,不斷變化來吸引觀眾挑剔的眼球和胃口哦!
【製片人:哈學勝】謝謝,我們也希望第一時間能夠辦成百年老店,哈哈,設想一下,N多年以後還能看到第一時間,那是什麼感覺。
【半落梅花婉婉香】自2003年初鳳凰衛視“有報天天讀”開播以來,電視讀報的節目形式在我們的電視屏幕上也風靡起來。請問《第一時間》是如何把握自己的話語空間的?
【製片人:哈學勝】 我們經濟頻道主任郭振璽有一句著名的話,叫做"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對節目而言也一樣,只要心中裝着觀眾,舞臺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