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中國百姓藍皮書 文化
作者:張頤武
|
焦點一 ■居民文化消費在總消費中的比例高速增加。我國居民的文教娛樂支出近年開始超過了用品類的消費。 ■一種以大眾文化為中心的文化生産和消費機制已經形成,"大眾"的文化消費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支配文化的趨勢。 ■在文化市場化進程中如何避免盲目迎合市場的媚俗和不良文化趣味的衝擊,在進一步開放和擴大文化市場的同時保持文化發展的先進方向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焦點二 ■電視既作為一個新聞和信息的最為主要的平臺在發揮作用,同時又是家庭娛樂和文化的中心,它可以綜合各種不同的文化娛樂形式,是當下家庭文化生活的主要來源。 ■全國擁有電視臺約300多家,中國電視業擁有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視網。電視業無可爭議地成為文化産業的龍頭。 ■一種 "看碟文化"作為新的家庭娛樂形式崛起。 焦點三 ■網絡為新的文化形式的發展提供了平臺。它的快捷、方便、靈活、自由的特點正好可以包容各種文化的新形態。 ■QQ已經成為年輕一代交流的新方式,在其中流行的獨特語言和表達方式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 ■網絡由於高度的自由,也帶來了大量虛假和無用的信息,甚至假新聞和有害信息,造成對人們的誤導。 焦點四 ■文學、戲劇、美術、音樂、電影等藝術形式往往出現了"兩極化"的發展,出現了通俗的、市場化的藝術形態與前衛的、實驗性的形態之間分流。 ■電影的票房近年來一直處於嚴重的滑坡之中,1999年全國電影觀眾僅為4.5億人次。劇團的演出場次也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2000年共有345 個劇團全年無演出,佔劇團總數的13.2%。説明市場化的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焦點五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國學"的復興為標誌的傳統文化的研究也進入了新的階段。 ■2002年啟動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是對民間文化遺産進行全面搶救、普查和整理的工程。它包括宏大的出版計劃、多媒體計劃和遺産收集保護的計劃。這個工程對於在高速的經濟發展中越來越瀕於消逝的鄉土藝術、民間藝術等進行全面的整理和保護,具有重大的文化意義。 焦點六 ■自1997年起,一項跨世紀、國家級的民族文化重點項目《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正式啟動。工程預計在2008年完成。它將全面概括地反映少數民族古代文化的面貌。 ■中華民族各個民族文化和諧共處、協同發展的狀況是世界罕見的,它相對於世界民族衝突頻發,民族矛盾激化的狀況是一個正面的範例,也是中國獨特的文化經驗。 焦點七 ■在市場化和全球化的環境下,我國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性日益明顯,不同階層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生活有了明顯的差異。 ■社區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它既是人們生活的中心,也是人們日常文化活動的中心。社區的文化活動具有將社區變為守望相助、互相扶持的和諧文明的生活空間,而且可以凝聚社會共識,創造精神文明的新形態。 焦點八 ■中國與世界的文化聯絡極大地擴展了中國人的視野,也促進了世界對於中國的理解。而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和中國綜合國力的擴大其實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也為中國的對外開放提供了條件。 ■跨國資本對於中國巨大文化市場的潛力也持續關注,開始了較大規模的投入。 ■跨國公司的文化産品本地化的努力也在進行,如創造票房佳績的馮小剛的"賀歲片"《大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焦點九 ■《著作權法》以及各種文化行業的管理條例和上百個行政規章及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文化市場的法制化管理已見成效。 ■據統計,文化市場管理機構有3372個,文化市場稽查機構有1257個,形成了從中央到省、地(市)、縣的管理網絡。國家文化事業費在2001年達到70億。 焦點十 ■奧運給我們展示自己的機會,把我們的能量和創造力告訴世界,WTO則要求我們回應挑戰,按照國際規則塑造我們自己。 ■進入WTO的更為重要的文化意義在於它要求一種新的民族認同和民族性格的形成。這意味著我們應該改變百年屈辱而悲壯的歷史造成的重負,更加自如和從容地面對世界。這種新的民族認同一方面不是消極封閉、狂放自大地"俯視"世界,另一方面也不是放棄自我、卑屈迎合地"仰視"世界。而是尋求與世界的"平視"的關係。
責編:詩曼 |
共2頁 第1頁 第2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