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央視論壇精華 > 正文

  
開辦《央視論壇》有何意義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央視論壇》欄目推出之後的亮點之一是每期都會提出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是出自“評論員”,會不會帶上個人色彩?怎能真正做到客觀、理性?
  【特邀嘉賓:陳小川】當然不能完全擺脫個人色彩,至少表述方式是極富個人色彩的,客觀理性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我們在評論每一個新聞事件的時候都在努力做到客觀和理性,但是對任何一個社會問題,社會中都會有不同的意見,我們都觀點在聽到叫好聲同時,常常也會聽到不同意見,這是很正常的。
  【特邀嘉賓:孫 傑】 無論國內外的媒體,評論與新聞是有區別的。評論永遠帶有個體色彩、感情色彩,這也恰恰是評論的魅力,當然我們在選擇評論觀點的時候,把握的客觀原則是對評論所需材料的正確使用。
  【特邀嘉賓:張國慶】我覺得就一個特定的評論題帶上個人色彩是必然的,因為評論主體是個體的,因此,帶有個人色彩是必然的。個人色彩與客觀理性之間並不總是對立的,個人色彩與客觀理性之間的一致的程度取決於評論者個人的修養,評論者個人的水準,從評論者個人的感受,或者就主觀態度而言,總是力圖做到客觀理性,在不違背基本的客觀理性的前提之下,有一些個人色彩,甚至有比較強烈的個人色彩不正是大家願意看評論的原因之一嗎?如果每一個評論者都是那麼的客觀理性,第一是不可能做到的,第二,節目的可視性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漫游世界】每一個評論員的觀點都會帶有自己的個人色彩,沒有個人色彩,就不會評論的異彩、精彩!

  【clare66】《央視論壇》在新聞類欄目中還是比較不錯的欄目,你們認為這個欄目的優點體現在哪?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幾位嘉賓應有切身的感受吧?
  【特邀嘉賓:孫 傑】感謝這位網友。我們這個欄目的最大優勢在於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幫您解讀新聞,陳小川總編輯負責的報紙有一句定位很精彩:“新聞只有這麼多,就來聽聽你怎麼説”。我想思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權利,但是聽聽別人思考的結果,對於我們至少沒有害處。
  【特邀嘉賓:董 倩】首先謝謝你的評價。我個人認為,這個欄目的優勢在於可以在新聞事件中,尤其是在有爭議的新聞事件中,可以避開當事人直接進行評論。尤其是一些批評性的報道,當事人對此會有一些抵觸,而《央視論壇》可以避開他們,直接評論。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處在信息傳輸手段日益先進的今天,信息可以快速傳播和複製,新聞信息量急速膨脹,因此有的學者認為新聞媒體間的競爭應着重在新聞的深度解讀上,《央視論壇》開創了央視新聞頻道“純粹的”評論性欄目之先河,幾位嘉賓認為她的推出對於新聞頻道的整體發展有何積極影響?
  【特邀嘉賓:孫 傑】中央電視臺有個新聞評論部,辦了很多著名的欄目,如《焦點訪談》、《新聞調查》、《東方時空》,但是很長時間卻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聞評論欄目,《央視論壇》是第一個。類似的欄目在境內各電視媒體中也是不多見的,我想嘗試在電視中如何進行新聞評論就是這個欄目的最大意義。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央視論壇》是2003年5月1日開播的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中一檔純粹的評論性欄目,是央視新聞頻道新創辦的欄目之一,旨在通過專家評點亮出央視的觀點,形成輿論監督的功能,如果讓幾位欄目的製作人和評論員反觀往期的《央視論壇》,幾位嘉賓認為《央視論壇》的輿論監督功能的影響力有多大呢?
  【特邀嘉賓:孫 傑】一個欄目的輿論監督作用的發揮與欄目的影響力密切相關,《央視論壇》作為新的欄目,其影響自然無法與《焦點訪談》、《新聞調查》等欄目相比,但是它已經初現了越來越廣泛的社會效益。我們評論的很多事情多引起了相關部門和地區的注意,並在工作中予以糾正和改進。

<<上一頁下一頁>>
第7頁
(編輯:邢立雙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