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嘉賓:彭吉象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書記、副系主任、碩士研究生指導導師、教授。
★法蘭克福學派就曾經批判過大眾傳播媒介,他們認為大眾傳播媒介的一個弊病就是培養出單面人,大家共同哭泣,大家共同歡樂。應當説這也是大眾文化和大眾傳媒時代的一個共同的弊病。確實大眾傳媒培養了單面人,大眾傳播媒介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大腦變得懶惰,正因為這樣,人們在讀圖時代更應該多讀書,因為只有語言文字或書籍才真正需要人的抽象思維,而不是僅僅依靠形象思維去讀圖;但是人們又離不開大眾傳媒,是因為在當今社會中人們渴望更多的與人交流,在全世界範圍內,談話節目之所以長盛不衰就是因為人們渴望在自己家裏聽到別人的聲音,這確實也是談話節目大量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文學藝術應當説是人類精神的家園,中國的傳統美學就講過,儒家美學強調人生的藝術,道家美學強調藝術的人生,但總而言之,對於中國人來説,藝術和人生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藝術人生》體現出了這種宗旨。
★從某種意義上講,窺視欲是人類的天性,但是除了窺視以外,人們還更多的關注別人的生活與情感,尤其是一些著名人物,包括著名藝術家的生活與情感,所以《藝術人生》正是在一定意義上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願望。我覺得這也是《藝術人生》收視率之所以長期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創新是藝術永恒的動力,《藝術人生》也在不斷追求創新,這就是《藝術人生》的生命力。與此同時,剛才講過能不能再搞個《人生藝術》那就大大擴展了嘉賓的範圍,而且我覺得會非常有意思。因為一些哲學家、科學家談到的人生可能更加富有啟發性。
★電視離不開收視率,但是電視不能只看絕對收視率,而也要考慮到收視對象。有一些精英類的節目,收視率相對低一些,但是廣告商同樣願意支持這樣的欄目,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們不僅應當有主流文化的電視節目,也應當有大眾文化的電視節目,還應當有精英文化的電視節目,甚至還應當有外來文化的電視節目、民間文化的電視節目、地域文化的電視節目,等等。
★象《藝術人生》類這樣的談話節目我認為主持人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主持人應當具有親和力,能夠真正和嘉賓像朋友一樣的交談,而且能夠使嘉賓説出自己的心裏話;第二,這種主持人也應當非常熟悉藝術的各個領域,具有較好的文化修養,這樣才能真正和嘉賓對話;第三,這種主持人還應當真正了解觀眾的心情,與觀眾真正做到心靈溝通,因為他是在代表觀眾去了解嘉賓的人生經歷和創業的歷程,尤其是藝術家們在創業路上坎坷的人生經歷和奮鬥歷程,這才是《藝術人生》最吸引觀眾之處
★我覺得不能説《藝術人生》已經開始“模式化”了,而是應當説它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一種風格。我覺得任何欄目,尤其是品牌欄目,都必須具有自己一以貫之的風格,這才是一個品牌欄目之所以成為品牌的根本原因。當然,任何品牌欄目都需要不斷的創新,《藝術人生》也不例外,同樣需要不斷的創新和探索。比如説,《藝術人生》今年開始做的《紅樓夢——二十年再聚首》,應當説就是一個創新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