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
首頁
寫有前面
 2004年是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發展中的數字發展年和産業發展年,今年“世界電視日”的主題為 “數字電視與電視産業”,展示世界電視發展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廣大網友以此為主題積極來稿,特此推出專輯。
徵文選登
電視串起的記憶
我的家鄉在一個山清水秀但卻地處偏遠的村子,懂事的時候村子裏還沒有電視機,聽外出打工的大人們説起電視感覺像神話一樣遙不可及。於是小小的心裏便有了一個美麗卻又無奈的夢,什麼時候能真的看上傳説中有神仙一樣法力的電視。
進口的 國産的
 一九八三年,我在某團機關任參謀。當時,我幹了一件令全體幹部、戰士不理解的事,就是借了1100元錢買了一台電視機。用他們的話説:這傢伙,打腫臉充胖子,沒錢還買帶色的。可不是嘛,還是小日本産的吶。不管別人怎麼説,我自己挺得意,我是全團第一人。
電視走過十八變
二十多年來,電視機在不停地進步,電視節目更是日漸精彩紛呈。從呆板單調,到多姿多彩;從視若珍寶,到“飛入尋常百姓家”。那會説、能看,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電視,已經是“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
一起走過的日子
如今已經長大了,這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伴隨着我們這個家庭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二十年,它見證了我們這個家庭的辛酸歷程。時代的變遷使得這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也不得不退休了,父母一直都捨不得把它變賣掉,最後還是因為家中空間有限不得已而為之了。
電視與社會人生
我們的現實社會何嘗不是一個“大電視”呢?我,也許更多的人,也嚮往成為電視裏的主人公,能有發言的平臺,發泄的場所,希望成為電視傳媒和觀眾關注的對象,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説,實際上,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公”!我們就是社會“大熒屏”中的主人公!
今非昔比
看今朝,憶往昔,我不禁萬千感慨:今非昔比,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改革開放以來,在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國的電視事業已遍佈城鄉,正向着犄角旮旯挺進。我惟願中國的電視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進程中,帶着中國人民的志氣,飛向世界的每一處天涯,每一隻海角。
我與電視的故事
第一次接觸電視,那個時候的電視還是黑白的,最多只有五六個頻道。不像現在這樣,豐富多彩。有彩色,有數碼,有衛星,有無線,有着數不清的頻道。發展到現在,在網絡上也能直接觀看電視節目了。看著別人家經濟好點的,一家人圍在電視周圍,看那裏面的精彩節目,讓自己增加不少的羨慕。天天往別人家跑,就是為了要看那吸引人的電視。
時光留影
當我們一群玩伴還沉醉於跳皮筋、擲沙包之類的游戲時,其中一個小夥伴家裏突然多了一台電視,當時,在我們院裏這是一件頗為轟動的事情,而那個小夥伴也仿佛在一夜之間成了我們當中最受歡迎的人。看電視的時候,他們家一定是最熱鬧的,我也總會早早的搬了小凳,老老實實的坐在電視機前,之所以如此安靜,或許是怕主人家煩吧!
電視伴我守邊關
看著哨所官兵簡陋的生活環境,將軍眼睛有些濕潤,了解一些情況後,將軍問苦不苦,兵答不苦,為什麼?兵們搶着答道,有電視做伴呀,能看電視節目呀,能看新聞聯播呀。將軍拿起我們寫的整整齊齊的看後感,將軍一本本認真翻着,樂了,滿意地點點頭説,好呀,你們以電視為載體,開展學習,真的不錯呀!
少不了你
到後來,可以看節目了。那時,高興壞了的是我。我的父母當時好像對它沒有多大興趣似的。現在我知道是當時父母每天忙田裏的活兒,回家又得喂豬做飯,哪有時間看電視呀。所以,那電視也就是我每天磨蹭在前面,看呀看的。父親有時奚落我説,電視機的周圍也就是我的革命根據地。可見,我愛看電視的程度。
電視相伴的日子
我依然單純的快樂着我的快樂,自在着我的自在,陶醉在電視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裏。每天早上一睜眼,唯一的家電——電視便也隨之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伴着輕快的旋律和健身教練馬華那富有磁性的聲音,我一天的晨練也開始了,這可都是電視的功勞啊!一向被老公稱做懶蟲的我竟也聽從了電視的召喚,這不能不説是個奇蹟。瞧,老公正虔誠的向電視鞠躬作揖呢!
不怪電視
你們看看,這老人是咋了?問他吃的咋樣,他説是吃嘛嘛香,問他身體可好,他説要吃高鈣片,一氣上五樓心不跳氣不喘腿不軟,我説這幾天干家務累了做女人就是辛苦,他説做女人“挺”好,我説他兒腰疼,他説就吃什麼什麼藥,吃了男人好女人更好,大夥聽聽,這像什麼話?敢情是叫這破電視看的有了精神病,不正常了!
逝去的黑白歲月
隨着經濟條件的轉好以及政策的關照,我們這個村莊通電了,電視機逐步走進各家各戶,人們不再單純的只看那電視劇,不時的會有人談論一些非電視劇的節目,比如新聞、晚會什麼的,他們可以了解到一些與自己利益相關的政策等,特別是春節來臨的時候人們往往特別的關注,認為在三十晚上再看一下這些節目很能夠給春節製造氣氛。
抹不去的熒屏情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電視對普通百姓來説還是高檔的奢侈品。許多百姓甭説家裏擁有一台電視機,就是電視是啥摸樣也沒見過。那時的尋常百姓把身上衣裳口中食作為最主要的消費,“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那年代的真實寫照。“三轉一響”——“三轉”: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一響”:收音機;是當時富有階層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