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南遷重要事件概述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9日 14:22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爆發,平津受威脅。故宮博物院決定選擇院藏文物精品,南遷上海。
1933年1月,日軍進入山海關,進攻熱河和長城各口。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正式決定,1月31日起,將文物分批運往上海。院秘書李宗侗首先前往上海,租賃庫房。國民政府行政院批准,指令北平市政府及交通運輸部門進行協助。這一消息刊發後,反響強烈。1月23日 中南海成立“反對故宮古物民眾保護協會”,周肇祥為主席,通電反對故宮古物南遷。在太和門前集會,要以武力阻止南遷,行為激烈,甚至用恐嚇手段。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致電行政院長宋子文,告知情形。(當時於學忠為平津衛戍總司令)
在反對南遷運動的影響下,直到2月5日夜,在北平市政當局協助下,才順利將古物2118箱,運到前門火車西站。古物共裝18節車皮,押運人員、監視員、憲兵100名及故宮警衛,另乘三節客車隨行。故宮秘書吳瀛負責押運。張學良命軍隊沿途警戒護送。
2月9日,張繼等人為了古物的存放地問題,進行紛爭。2月11日蔣介石來電,主張文獻檔案留在南京。葉楚傖、於右任、張繼意見仍舊不統一,最後宋子文回南京召集臨時中政會議,決定將古物、圖書遷往上海,文獻檔案存放在行政院大禮堂。3月中旬,第一列南遷文物運抵上海。存入法租界天主堂街仁濟醫院舊址五樓的倉庫裏。第三天,宋子文親自來檢查。古物先後共分五批運送,總計13427箱零64包。5月15日,最後一批文物啟運,共計6066箱。存放在英租界四川路廣州路口業廣公司二樓倉庫裏。
1934年,院長易培基,被冤為“盜賣故宮文物”的罪名,受到南京政府的解職。1月24日,新院長馬衡正式開始主持上海方面工作,他工作細緻,開始清點平、滬文物,並編印了“存滬文物點查清冊”。
1934年12月,常務理事會據王世傑的提議,經南京政府行政院批准,在南京朝天宮興建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分院於1936年3月開始動工,8月竣工。12月8日文物由上海開始啟運,17日全部轉運完畢。1937年1月1日,南京分院正式成立。
“七•七事變”後,南京形勢危急,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奉行政院令,將文物遷往大後方。
南遷工作分南路、中路、北路先後進行。
南路:南京——漢口——長沙——貴陽——安順——巴縣飛仙岩
1937年8月14日由南京水路運至漢口,再用火車運到長沙,存放在湖南大學圖書館。因日軍對湖北、湖南空襲,12月,文物轉移到貴陽。遷走不到一個月,湖南大學圖書館被敵機炸平,文物因及早轉移,而免受損失。1938年1月,文物經廣西桂林、柳州轉運到貴陽,又於11月轉移到安順華岩洞儲存,並成立故宮博物院駐安順辦事處。1944年12月5日開始運至巴縣飛仙岩。共運送文物80箱。
典型事件:長沙大轟炸、貴陽大轟炸
押運人員:莊尚嚴、曾湛瑤、那志良、朱家濟、李光第、鄭世文
中路:南京——漢口——宜昌——重慶——宜賓——樂山安古鎮
1937年11月裝船運到漢口,不久南京淪陷,漢口也隨時有被轟炸的危險,12月用船轉運到宜昌,然後又用小船轉運到重慶,由於文物數量大,多達9369箱,直到1938年5月才全部運抵重慶。之後院長馬衡及辦事人員先後到達,成立故宮博物院重慶辦事處。後又因安全原因,文物轉移至樂山,1939年9月才全部運完,成立故宮博物院樂山辦事處。
典型事件:遇強盜,徐森玉兒子做人質、朱學侃遇難
押運人員:馬衡、吳玉璋、牛德明、李光第、徐森玉、朱學侃、劉官鄂、那志良、梁廷煒
北路:南京——徐州——鄭州——西安——寶雞——漢中——峨嵋
北路最為艱辛,運送文物7281箱。1937年11月從南京起運,裝火車經徐州、鄭州至寶雞,因潼關形式突然緊張,不久轉移到漢中,因沒有火車可通,幸有西安行營協助,才得以穿越秦嶺。1938年四月全部運抵漢中。不久敵機轟炸了漢中機場,文物被迫離開。剛離開漢中,漢中遭敵機轟炸,原儲存文物的庫房,也中彈炸毀,行政院又命令轉運成都。漢中到成都1100余華里,全靠汽車運輸。由於公路路基不好,途中過河沒有橋梁,須用木船載運汽車過河,時有敵機空襲,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於1939年2月,才搶運完畢。這時行政院又下令轉移至峨嵋,成立故宮博物院峨嵋辦事處。
典型事件:徐州、鄭州火車站被炸,雪天越秦嶺遭遇土匪,漢中手榴彈誤炸,漢中機場被炸,峨嵋大火
押運人員:馬彥祥、王志鴻、吳玉璋、梁廷煒、曾湛瑤、蔣鼎文、那志良、黃貴生、梁匡忠
南遷期間兩次在國外辦展:第一次,倫敦《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1935年6月7日運出上海,1935年11月28日至1936年3月7日展出,1936年5月17日運回上海。第二次,莫斯科《中國藝術展覽會》,1939年7月18日運出安順,1940年1月2日開幕,展出越年,1941年3月在列寧格勒展出,1942年9月8日運回重慶。
1946年1月至1947年12月9日,西遷文物全部運回南京。南京淪陷後,未能運出的2954箱文物,也被南京分院找回,清點文物時發現箱數與運到四川時的數目相符,沒有較大損失。
典型事件:發生翻車事件
1948年9月下旬,故宮博物院理事長翁文灝,理事王士傑、朱家驊、杭立武、付斯年、李濟、徐鴻寶決定南遷文物全部運往台灣。遷臺文物共分三批:第一批,1948年12月22日離開南京,27日到達基隆,共計320箱,海軍部中鼎艦負責載運;第二批,1949年1月6日運出,9日到達基隆,共計1680箱,招商局海滬輪承運;第三批,1949年1月29日運出,2月22日到達基隆,共計972箱,海軍部崑崙艦代運。遷臺文物共計2972箱,大都是南遷文物的精華。為阻止文物遷臺,南京故宮博物院黨員陶孟和發動群眾,進行阻止,但行動失敗。司母戊大方鼎留在大陸。
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2月7日,重新開放。2月11日,北平軍管會聯絡員羅歌到故宮博物院,傳達軍管會指示,馬衡接待。在之前,馬衡消極執行文物運臺的行動,地下黨發動故宮工作人員保護文物、阻止破壞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