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3日 15:16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1935年6月生,湖南湘鄉人,生於北京。軟科學專家及化工專家。15歲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前身)。1951年由香港回內地,在廣州南方大學學習,後分配到廣東省總工會工作。1952年9月入華南工學院學習,1954年轉入華東化工學院,1956年畢業。曾任化學工業部瀋陽化工研究院技術員,天津化工研究院技術員、室副主任,北京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技術員。1978年任化工部科技局工程師。1981年9月,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管理工程,1984年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回國後任化學工業部科技局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1987年成為全國軟科學科技進步獎評審組成員。1988年任化工部科技研究總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1989年任國家軟科學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1993年任化學工業部副總工程師。1994年5月至1997年4月任化學工業部副部長,分管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信息、出版等工作,並兼任部經濟技術委員會主任。1995年1月加入民建,1995年12月在民建中央第六屆四中全會上被增選為民建中央副主席。1996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管理科學部主任。1996年12月當選為民建六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97年11月當選為民建第七屆中央主席。1998年3月任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98年5月當選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1998年9月當選為台灣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1999年11月當選為第八屆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2002年12月當選為民建第八屆中央主席。
早年進行過硼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後主持過全國磷資源開發系統研究等科研項目,還指導了汽車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曾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化工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1998年5月被授予亞洲亞赫瑪獎章和榮譽證書。譯著有:《硼的硼砂及硼肥製造》、《硼酸鹽在水溶液中的合成及其研究》、《無機鹽譯文集(硼專輯)》等。專著有:《無機鹽工業知識》(合著)等。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在第二屆深圳高交會的高新技術論壇上,以學者身份講明這樣一個觀點:中國風險投資仍處於初級階段,規模小,實際投入小,操作欠規範,業績不夠明顯,缺乏突出的成功案例。而他認為最嚴重的問題則是民間資本參與小,政府投資仍是風險投資的主體。成思危認為,在風險投資中不能調動民間大量的資本,這就違背了風險投資的初衷。
成思危一再強調他的意見是學者觀點。他被業內人士親切地稱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父”,1998年他在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提交的《關於儘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被列為九屆政協的“一號提案”。在當時,海外風險投資正準備大舉進入中國尋找投資機會;國內科技界和大學裏有大量科技成果需要轉化,全國一年有3萬多項科技成果,僅有20%轉化成産品,建廠生産的不足5%。此種背景下,“一號提案”應運而生,得到海內外投資界的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