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4日 11:00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凝固在這一刻:2006年2月13日11時03分,被譽為“當代畢昇”的著名科學家王選院士駕鶴西行,永遠地走了。聽他的同事們説,他走得很平靜,很安詳,似乎沒有什麼遺憾。
“能為人類做出貢獻,人生才有價值”
的確,在人們看來,王選的一生不該有什麼遺憾。談起他的成就,他的同事和學生們如數家珍:他研製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引發了我國印刷業“告別鉛與火,邁入光與電”的一場技術革命;他主持開發的華光和方正電子出版系統,佔據國內99%的報業市場和90%的書刊(黑白)出版業市場,以及海外80%的華文報業市場,並打入日本、韓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網友們這樣評價這位科學家:“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些人:倉頡創造了漢字,讓文明可以沉澱下來;李斯統一了漢字,讓文明可以流動起來;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讓文明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王選讓漢字告別紙與筆、鉛與火,讓中華漢字文化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王選常常説這樣一句話:“能為人類做出貢獻,人生才有價值。”記者清楚地記得,大約10年前,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一次小型座談會上,聽王選教授發言。他説,“以前出國訪問時,看到國外科研條件、生活條件比國內好得多,那時我的工資很低,又沒有獎金,家裏只有一台9英寸的黑白電視。但我一點都不感到眼紅和自卑,因為,將來會證明,我對人類的貢獻比他們大!”
“今後看我貢獻的大小,主要看培養了多少年輕人”
但在王選的心裏,還真的有些遺憾。“我的一生有10個夢想,5個成為現實,另外5個需要我與年輕人共同實現。”他的10個夢想都與自己為之奮鬥數十載的事業息息相關。前5個───“發展激光照排系統,告別鉛與火;發展基於頁面描述語言的遠程傳版,告別報紙傳真機;發展開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統,告別傳統的電子分色機;發展新聞采編和資料檢索系統,告別紙和筆;開拓海外華文報業市場”───已經夢想成真,還有5個也正在變為現實。但他遺憾的是,自己沒有親手將這些夢想都變為現實。為此,他把殷切期望全寄託在年輕人的身上。
他剛過55歲,就立刻提了一個建議:“國家的重大項目,863計劃,學術&&人,要小于或等於55歲。”他的意思是把自己排除在外。1993年,56歲的王選又一次做出令人震驚的決定:退出科研第一線,全力扶持年輕人。他説:“今後看我貢獻的大小,主要看培養出多少年輕人。”
北大方正印藝事業部字體開發總監朱志偉,聽到王選逝世的消息,心情非常沉痛。10多年前,他還是一個工廠的工人。來方正公司面試時,主考官正是王選。王選發現他有技術專長,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問他有什麼要求。朱志偉表示,只想保留全民所有制的身份。王選説:“好,我給你辦。”但方正是企業編制,只有進北大才能解決這一難題。王選親自找到北大校長説,我寧肯少招一個博士,也要把這個人調進來。朱志偉終於如願以償。他感慨地説:“從一名工人到開發總監,我的成長與王選老師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狂熱地去追求,是因為熱愛和一心想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
王選曾有一段名言,一段關於名人和凡人的精闢論述:“名人和凡人差別在什麼地方呢?名人用過的東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過的就是廢物;名人做的一點錯事,寫起來叫名人軼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強詞奪理,叫做雄辯,凡人就是狡辯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結別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邊幅,叫真有藝術家的氣質,凡人呢,就是流裏流氣的;名人喝酒,叫豪飲,凡人呢,就叫貪杯;名人老了,稱呼變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王選甘當凡人。記得幾年前,記者採訪北大黨代會。身為黨代表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對記者説,你們應當多寫寫王選,他對社會的貢獻很大。遵照季先生的吩咐,記者幾次約王選教授採訪,都被他以各種理由推脫了。
曾為王選教授的博士生、在他身邊學習生活了8年的龍勤,説起自己的導師,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王老師在學術上原則性很強,只要不是自己參與的項目決不挂名,不是自己寫的論文決不署名。他常為我的文章修改、把關,提意見,但從不同意把自己的名字加上。”
王選一生榮譽無數,但他視名利如浮雲。他説:“一個有成就的科學家,他最初的動力,決不是想要拿個什麼獎,或者得到什麼樣的名和利。他們之所以狂熱地去追求,是因為熱愛和一心想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的緣故。”他又説,“一個科學家如果經常在電視上出現,他的科學生命也就結束了。”
王選是北大方正的創始人。説起公司名字的由來,知情者説是源自《漢書 晁錯傳》裏的一段話:“察身而不敢誣,奉法令不容私,盡心力不敢矜,遭患難不避死,見賢不居其上,受祿不過其量,不以亡能居尊顯之位。自行若此,可謂方正之士矣。”
不論是按古人觀點還是以現代標準,不論從卓越成就還是高尚人品,所謂“當代畢昇”和“方正之士”,王選都實至名歸!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