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務院總理親自挂帥,兩千多位專家出謀劃策,來自40多個部門,行業協會和100多家大中型企業的代表進行研討,這些不同尋常的舉動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十分罕見,是什麼事情讓國家領導人如此重視?又是什麼使這麼多精英聚集起來呢?
2005年6月27日,一個消息引起世人極大的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了《2006年~2020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草案)》。為什麼我國要在此時推出這樣一個規劃呢?
國家科技部部長 徐冠華:
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時候,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有一些新的特徵。比如知識經濟,這個大家都説得很多了,它表明什麼呢?表明一個國家發展的關鍵在於對於知識的獲取和對知識的佔有,這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的集中表現,我們説21世紀,人類社會很多新的特點,是和科學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此也就對我們國家的科學技術進步,對於我們在建設知識經濟,適應全球化的挑戰和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方面,我們必須要解決所面對的這些科學技術問題。
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意味著我國經濟到2020年必須始終保持7%的高速增長。如果沒有科技進步貢獻率的大幅度提高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這個目標很難實現。我國目前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的制約也需要依靠科技加以解決。規劃的制定者通過對各國的發展模式進行深入透徹的比較,探尋適合我國的發展道路。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人員,資本,技術都可以實現跨國界跨地區的流通,我們為什麼還要進行風險高投入大的科技創新呢?
國家科技部部長徐冠華:
要保障我們國家的安全,我們必須有自己的技術,實踐已經證明,不管涉及到經濟,不管涉及到國防,不僅僅涉及到國防安全,而且涉及到經濟安全的這些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有一條路,靠我們科學技術的進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成就舉世矚目,載人航天,超級計算機,超級水稻等一些科技成果證明我國完全具備科技創新的實力,然而,當前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2003年國際上有關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中我國在49個主要國家中處於第28位,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少,對外國技術依賴程度過高,這些問題在我國普遍存在。2004年我國汽車産銷雙雙突破500萬輛,但數字背後的事實不容忽略:在洋洋大觀的車流中,真正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品牌只有10%,自主創新能力的不足使我國眾多企業受制於人,缺乏競爭力。
國家科技部部長徐冠華:
這次規劃突出了自主創新,一方面把自主創新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同時更重要的是把自主創新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強方式的中心環節,這樣的話就把中心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我認為這是這次規劃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自主創新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些什麼?中興通訊公司給提供了一個有代表性的例證。該公司1985年成立,20年後的今天已經成長為我國通信行業中最大的企業之一,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堅持技術創新。
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家公司成立時,我國的城市通信市場是外商的天下,公司把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理念,他們把每年銷售收入的10%投入技術創新,再加上高水平的研發隊伍使公司獲得了強大的競爭力。同時,公司還得到國家科技計劃的支持,1999年至今,中興承擔了20項863課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他們依靠自行研製的數字程控交換機把外商擠了市話市場,並打破了外商對中國移動通信設備市場多年的壟斷,2005年公司更躋身世界IT500強,今天他們已經成為通信技術多個領域的領先者。
中興的成長歷程證明自主創新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有力武器,在這次中長期科技規劃中特別突出了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
我國目前雖然處在人均GDP1000美元的水平,但是我國的科技總體競爭力已經相當於大約平均GDP5000美元國家的水平,這是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技術條件,我國現在科技人力資源的總量是3200萬人,在世界上居第一位,這是我國寶貴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優勢。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國已經具備了從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直到一些重大的應用開發技術研究的比較完整的科學技術發展體系,當代科技發展為我國提供了後來居上跨越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這個科技規劃的實施必將為我國小康社會的實現和全人類的科技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