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林隊長安排了一次臨時的科考活動,目的地是龍尾錯最大的水源河黑水河北岸、長龍山的一條支脈。
到龍尾錯營地的第二天,曾經組織過科考分隊從龍尾錯西南方向抵達的黑水河,但是河水湍急,車輛無法通過,因此這一次選擇的路線是從龍尾錯北面繞道,環湖而行,這樣可以也讓我們有機會全面地認識龍尾錯的全貌。
龍尾錯的各個方向都有附近的冰山融水匯成的河流,因此一路上都要跨過記不清楚數量的河灘地。在湖的北岸,有雙湖牧場場長的家,地調局的營地就紮在離開場長家100多米外。這是一個比較高的臺地,因此可以看到很大的湖面,遠處又是前幾天一場夜雪至今未融化的一片山嶺,雖然一看就知道那不是常年不化的雪山,但是山脊上半是積雪半已融化的得有節奏的變化也成為一道很美的襯托龍尾錯湖面的背景。
場長家房子很大,三面的房子圍成院子,旁邊有很大的羊圈。三個女兒都跟著他生活,家裏住了很多也説不清是什麼關係的人。他的大女兒在羊圈裏邊曬太陽邊織布,日子過得很富足的樣子。
龍尾錯是鹹水湖,我們雖然圍著這個湖走了許多次,卻只有今天可以這樣隨意、無限制的親近這個湖。我俯在湖邊吸了一口清澈的湖水,湖水明顯是鹹的。這種湖水因為長期沉澱,湖水中富含大量的礦物質,即使是淡水湖,水也不能飲用。否則輕則導致腹瀉,長期飲用還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
繞過龍尾錯北面的山腳下,可以一直抵達黑水河的入湖口的北岸。送科考隊的車輛跨過黑水河已經回營地去了,科考隊的紅衣服在一公里外河道轉彎的地方還非常明顯。我們把車停在河口一塊比較硬的地方,然後帶上個人的攝影攝像器材去追科考分隊。黑水河是龍尾錯最大的一條水源河流,河汊裏河道縱橫,有幾條河汊水流湍急,但是因為河水大都結著冰,因此很容易跨過去。
沿著河谷走了一公里以後,科考隊開始上山。陳志偉叫苦不迭,他最怕爬山,何況還要背著相機。山上一道道棱起得岩石明顯是些砂岩、灰岩。在我們看來實在是非常無趣,因為他們不能像火山岩那樣帶給我們對地球深處幾十公里的想象。但是在丁林隊長看來,我們所處的山坡上有大量碎屑岩都是在幾十個百萬年前沉積下來大量的生物化石,是富含油氣資源的烴原岩。
丁林隊長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理論上富含油氣資源的青藏高原的遠景,在他的引導下,我們想象著在青藏高原沒有形成隆起之前的歲月,5000萬年前的特提斯海洋地下板塊向歐亞大陸撞擊時,向塔裏木板塊下的俯衝形成了青藏高原的隆起,在富含各種海洋生物的這個板塊中,經過長時間的沉積作用,在青藏高原的深處,其實存在著與中東地區相同的油氣資源儲藏。如果這個論斷成立,拿下一步就是尋找那些油氣資源儲藏的位置。想象被連續不斷的攀登打斷。我們一開始追上科考隊時,就在離我們大約300米的山坡下一個小水潭邊發現了一隻野牦牛,它很狐疑的盯著我們,不能確定我們這些穿著紅顏色衣服的一大群動物是不是在威脅它的生存,也許他在考量是不是要採取進攻來保護它的水源地,但是在我們一大幫人都聚在山頭上,舉著相機、攝像機對它拍攝以後,它選擇了退縮,一直退到離開我們大約一千米的一道山脊上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對我們進行監視。我們一群人在山坡上坐下來開始午餐的時候,它才放鬆了一點,趴了下來。
午餐後,科考隊要向旁邊一個大約海拔5300米的山頭進發。但是這時候我們已經覺得很難再跟得上隊伍的速度。這些年輕力壯或者常年在野外工作科學家們讓我們自嘆不如,他們行進起來好像有一種慣性,像火車頭一樣動力澎湃。你本來和他們一起出發,但是很快就被他們輕鬆甩在後面。丁林隊長每一次都是走在前面,每一個跨出去的步子都非常的堅定,毫無拖遝。也絕不像我們這樣一旦休息下來,喘得就像風箱一樣,也沒有垂下背來讓自己平息快蹦出胸口的心跳。他每次都是很坦然地在一塊岩石邊停下,用地質錘敲打,大家都圍著他希望有什麼偉大的發現。或者在一塊平地上斜臥下去,然後招呼走的上氣不接下氣的我們一起休息。不能確定這是一種長期養成的體魄,還是天生的身體素質。反正到現在在帳篷裏寫稿時,還會突然的氣喘不勻,要緊著幾口深呼吸來平復突然窒息的感覺。
我和王紅軍終於停在陡峭的山腳下,以仰視來尋找可以拍攝的機會。這裡的海拔大約是5150米,離開我們上山時的位置海拔上升了200米。在等待他們返回的時候,我突然想到我們已經爬到了和野牦牛同樣的海拔,於是我招呼著王紅軍沿著山坡的等高線向野牦牛的位置移動過去。那野牦牛在發現我們以後突然站起身來,距離我們只有300多米,與我們面面相覷。對視了大約幾分鐘以後,它有點悻悻然的轉身向更遠的山坡上走去。這樣一步步的逼近,可能就是人類一步步侵佔野生動物生存空間的過程縮影。
到4點鐘我們開始下山,西邊飄來一朵雨雲,一陣猛烈的雪瞬時間將天地變成混沌世界。當我們再回到河邊時,原本清澈的涓涓細流已經變成渾濁的一條條大河,河水翻騰著往下游流去,看上去如果一旦掉入河裏,就可能被卷到湖裏去一樣。我們只有沿著山邊的碎石斜坡一步步往前挪,雪一會兒就蓋滿了衣服、相機。一個小時以後回到河口,雪漸漸停下來。
河水上漲的情況已經不允許越野車渡河救援了。丁林隊長這時開始捲起褲腳,穿著鞋從水稍微淺些的地方趟水過河了,有些人還打算從沙洲上跳過去,但是大部分人第二次落腳都是在水裏。河水冰涼當然可以想象,從冰川上融化下來,氣溫又在零度左右,哪有個不涼的。他們在跳過另外兩條河流之後,快速上到車上,兩輛車儘快地帶著濕了褲子和鞋的隊員走了。
剩下帶絞盤的12號車,和從營地裏帶著延長鋼絲繩的8號車正趕過來。八郎學主動請纓,下河拖過鋼絲繩。因為絞盤裏的太遠,力量很難發揮出來,因此我還是挂上低速四驅,在絞盤的力量向前拉動一點使車輪能附著到地面時,就哄著油門向前衝。衝過一段繼續陷住,就再一次用絞盤的力量。這樣反復幾次終於衝過陷車的地方踏上硬地。
而陳志偉、八郎學和王紅軍都只好利用苗師傅的一雙高筒膠靴趟過水來。但是在此之前,李建國和楊維漢兩人回到河邊時還沒有人記得讓他們穿膠鞋過河,因此李建國脫了鞋拎在手裏赤腳過河,這樣的好處是上車以後烘乾了腳 ,還能穿上幹鞋。但是楊維漢卻堅持著穿鞋渡過冰河。一開始幾步他還選擇著沙洲跳躍,但是很快就濕了鞋。他乾脆從容地從水中趟過來,我們這時都在車上,大聲地鼓勵並且對他的從容不迫大笑不止。
到7點鐘終於跨過了河流,沿著湖岸往回走,湖邊離岸大約一米多的距離自然的形成了一道寬約70厘米的沙堤,奇特的景觀和遠處正在漸漸落入黑暗的一道道積雪的山嶺讓我們不斷的停車下來拍照。
雷師傅用最後一棵白菜炒了一個醋熘白菜,切幾塊鹵好的牛肉,晚飯只有我們幾個人。辛苦了一天這時才覺得放鬆下來。
從拉薩帶著司機和配件的車還沒有回到雙湖,司機達瓦的電話也打不通。我們在這裡的等待不知道還會延續到什麼時候。現在使用的對外聯絡工具是IP STAR衛星電話,中央電視臺所有的節目信號和科考隊報道的文字稿件也是依靠著這個通訊手段對外傳輸的。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