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前方報道] 科考隊在龍尾錯營地展開科考行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08日 10:23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前方記者高琦10月4日報道) 今天是科考隊在龍尾錯營地最重要的一次科考行動,有5輛車同時往普若崗日方向開展科考採樣活動。

  從龍尾錯營地到令戈錯大約40公里,中間要經過今年6月份丁林隊長、陳曉夏副隊長棄車求援的瑪瑙灘,在這裡到處都是瑪瑙的碎塊,就是當地牧民把他們的陷車從泥潭裏解救出來,在車輪下墊的石頭也是一塊塊的瑪瑙石。從這個位置已經可以看到東邊的一排覆蓋著厚厚雪和冰蓋的普若崗日。走過一個斜坡,令戈錯一下子展露在眼前,大家都在對講機裏開始大喊大叫,丁林隊長特批十五分鐘在離開湖岸一公里左右的高坡上下車拍攝。

  科考分隊的五輛車繞著令戈錯的北岸向普若崗日方向行進十幾公里,在經過一個山頭上風化的岩石後,車隊因為前面的山坡上泥土鬆軟,無法繼續前進。這時候已經是12點,丁林下令車隊就地休息,科考分隊從這裡開始往河谷對面的一片火山方向徒步過去。用激光測距儀量出來的結果是直線距離為8公里。從車隊停止的這個山包下去,要經過一大片沼澤地,跨過幾條河流,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對岸的那個山包。中央電視臺的陳曉夏、王紅軍、李民,新華社的楊維漢,攝影記者陳志偉和和文字記者高琦都帶著相機、攝像機跟著由7人組成的科考分隊徒步穿越谷地。


科考隊員在普若崗日

  河谷中有兩條比較寬的河流,為了跨過河流,科考分隊要沿著濕軟的河床向上遊走近700米的路,在一個被小沙洲割斷成幾部分的地方,科考隊員們利用助跑,跳過寬約兩米的湍急的小河。但是大部分隊員的鞋還是不同程度的被水打濕。

  不過這些都沒有阻止科考分隊的步伐,經過兩個小時,科考分隊終於走到火山岩密布的山腳下。火山熔岩非常堅硬,要敲打很多次才能砸開表面察看裏面的物質。丁林隊長今天的科考任務就是從這些火山岩中尋找一種從地殼深處隨著火山噴發出來的橄欖岩包體,不過這種尋找多少帶有點碰運氣的性質。在未抵達山坡前的河谷地中,丁林隊長在散落在河谷中的火山岩中已經找到一塊帶有橄欖岩包體特徵的火山岩,但是在山坡上卻沒能有進一步的發現。這種橄欖岩包體成微微的綠色,在黑色的火山岩夾層中並不明顯,但是它是從地球下地殼和地幔中噴發出來的,帶有地球最深處的物理化學特徵,通過對這種在地球表面極少存在的物質的分析,可以幫助論證丁林教授提出的陸內俯衝理論。

  在休息期間,丁林教授為我們介紹了他在研究的中央山脈理論。中央山脈理論認為,從西面的喀喇崑崙開始向東延伸經過阿裏後穿過可可西裏,經過普若崗日,唐古拉山,轉向南方的橫斷山脈的這一系列青藏高原山脈共同構成一條重要的中央山脈。丁林教授認為中央山脈是這個星球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同時是一個重要的氣候分水嶺和動植物分佈的分水嶺。在中央山脈以南的區域的降水主要受印度季風的影響,而中央山脈以北及東部地區的降水主要受西風帶影響。在中央山脈兩側,動植物已經明顯區分成兩種不同的分佈。中央山脈理論的真實性和發現的意義是本次科考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隨著科考的進一步深入,我們將會取得更多的關於這些科學推斷的證據。

  回程因為是頂風上坡,顯得異常艱難,新華社記者楊維漢因為背負沉重的攝影器材,幾乎無力向前。大家相互攙扶,相互鼓勵,終於在晚上7點20分返回到車隊停靠的山坡上。剛剛返回的丁林隊長親自山坡走下來迎接,車隊盡可能的向山坡下隊員的方向靠攏,在5000米的高原上,在經歷了16公里的艱苦徒步之後,每向前邁動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科考小分隊沒能抵達普若崗日冰原的腳下,是這次科考活動留下遺憾的地方。1999年中美聯合科考隊在普若崗日發現了地球上除兩極以外最大的冰川,確認普若崗日達到冰原的規模,這是在接近北極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阿拉斯加等地區之外發現的最大的冰原地貌,補充了中國境內的冰川類型。

  終於踏上歸途,令戈錯正是日落的時候,普若崗日方向夕陽照耀,雨雲正在形成,巨大的冰體上方散射出異樣的光芒,景象非常肅穆。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