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青海頻道西寧08月22日電 建成後的青藏鐵路將穿越三江源、可可西裏、羌塘草原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建成通車必將給青藏高原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以其為紐帶,構築享譽全球而又不可替代的頂級旅遊幹線,逐步拓展成為“世界屋脊”的旅遊線網與世界頂級旅遊帶已是眾望所歸。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新、最高的高原,這裡有眾多高山冰川,有世界聞名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有佔全國湖泊面積三分之一的高原湖泊,還有佔全國重點保護動物34.5%的珍稀野生動物;青藏鐵路又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是青藏高原的“輸血”大動脈。它將穿越三江源、可可西裏、羌塘草原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穿過沙漠戈壁和常年凍土地帶。由於鐵路運輸具有運量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舒適度強、運費較低等優點,它的建成通車必將極大地促進整個世界屋脊區域的旅遊業發展,給青藏高原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依託青藏鐵路 發展高原旅遊
青藏鐵路沿線擁有一大批地理景觀、水體景觀、生物景觀、文化景觀和民風民俗等優秀旅遊資源。要充分利用這些旅遊資源,就需要青藏兩省(區)聯合推出一批精品旅遊線路,如青藏高原風光、青藏鐵路線、世界屋脊汽車探險旅遊、唐蕃古道、登山探險等。以青藏線為主線,整合沿線景區、景點資源,開闢青藏線旅遊帶。共建青南、藏東、滇西“綠色經濟走廊”,促成青海、西藏兩省區經濟的共贏。
打造青藏線旅遊品牌,就要以西寧、格爾木、拉薩三個城市為關節點,以青藏線為主線,開發建設沿途景區景點,挖掘文化內涵,形成以青海湖、鳥島、塔爾寺、原子城等為主的環西寧旅遊圈;以可魯克湖、托素湖、雅丹地貌、崑崙文化、三江源、可可西裏、鹽湖、玉珠峰、唐古拉山為內容的環格爾木旅遊圈以及環拉薩旅遊圈,形成區域旅遊網絡,爭取吸引更多的海內外遊客,以青藏鐵路為杠桿,撬起“世界屋脊”大旅遊。打造青藏高原旅遊品牌,發展獨具特色的青藏高原旅遊業,不僅可以豐富和完善我國旅遊産品的內容,增強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後勁,而且對於發展青海、西藏兩省(區)的特色經濟,推動兩省(區)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青藏鐵路提高青海旅遊品位
我省旅遊資源異常豐富,集中于西寧和青海湖一帶,全國意義的旅遊項目有青海湖觀鳥、江河源之旅、世界屋脊探險旅遊、絲綢之路旅遊和高原避暑旅遊等。而青藏鐵路青海沿線有豐富的、獨具特色的高原自然生態旅遊景觀;有以藏民族為主的民族文化、生活習俗和特色宗教建築,構成鐵路沿線獨具異彩的文化生態旅遊資源。但在青海旅遊可進入的交通條件與旅遊資源分佈的有機結合還不夠充足,豐富資源只能是年復一年沉睡在高大陸上。這就需要“景”(旅遊景區)沿“路”(航空、鐵路、公路、河道等交通)建“路”為“景”開。特色是旅遊業的靈魂和生命,沒有特色、發展趨同,旅遊業便喪失了競爭力和生存基礎。我省旅遊業將借助青藏鐵路,揚長避短,以優勢資源為基礎,在旅遊資源開發和建設中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原則,對不同景區的開發建設,合理分工,相互之間密切配合,互為補充,互相帶動,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充分展示青海原始、神秘、浩瀚、雄渾的自然景觀和粗獷、淳樸、好客的民族風情,以及千百年來形成的文化底蘊,樹立起不同於其他地域的“特色旅遊産品”。
如今,環保旅遊和綠色旅遊日益成為生態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以其多樣性、脆弱性、臨界性和隔絕性為特徵,是我國保持生態安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作為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其極為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知名度,加上悠久的歷史文化等人文景觀,是開展生態旅遊的基礎和重要資源。青藏鐵路的建設使青海旅遊業的發展將更加注重綠色、環保、生態旅遊,積極構建新型的青海綠色生態旅遊體系,培育綠色觀念、推進綠色開發、生産綠色産品、開展綠色經營,開通諸多綠色旅遊專列,使保護和開發有效結合,提高青海旅遊的品位,促進旅遊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唐仲蔚
■背景鏈結
青藏鐵路起自青海省會西寧,終點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西寧—格爾木段(845公里)作為一期工程早在20世紀80年代已通車營運;2001年2月8日國務院批准建設的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1118公里),作為二期工程其實際建設里程為1088公里,線路走向從格爾木出發,經納赤臺、西大灘,翻過崑崙山(海拔4837米),跨楚瑪爾河,過五道梁(中國積雪期最長的氣象觀測站),跨越著名的可可西裏山(中國最大的天然動物園)、風火山,經二道溝跨沱沱河(中國第一長河—長江的源頭),越開心嶺過通天河,經過雁石坪、溫泉,翻越海拔5200米的唐古拉山口,進入西藏境內的安多(海拔4800米)、那曲(海拔4507米)、當雄、羊八井(中國最大的高海拔地熱溫泉區),至拉薩,沿途重點地區有西寧、格爾木、拉薩等中型城市,修建有若干個旅客服務中心。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