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深度撞擊”大放異彩 成功“親吻”彗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5日 11:01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綜合新華社駐洛杉磯記者陳勇、駐華盛頓記者曲俊雅報道:太平洋時間3日22時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之後,美宇航局的“深度撞擊”彗星撞擊器終於成功擊中坦普爾1號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綻放出美麗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深夜時分,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發言人艾倫比夫對新華社記者説:“我們在22時58分收到飛行器傳回的第一幅圖像,表明這次撞擊在22時52分準時發生。一切都按計劃進行。”在噴氣推進實驗室裏,項目科學家和工程師發出的一陣陣歡呼聲,透過電話聽筒傳到記者耳中。

  比夫説,這第一張照片是由“深度撞擊”的飛行器在距彗核約8000公里之外,用其搭載的中分辨率觀測設備拍下的,“現在,項目科學家還不能從這些照片中獲得什麼有意義的信息,但是可以肯定地説,‘深度撞擊’項目已經獲得成功。”

  這項史無前例的“炮轟”彗星計劃始於1999年11月1日。美宇航局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發射“深度撞擊”號探測器。在撞擊彗星之前,“深度撞擊”號走過了4.31億公里的漫長太空之旅,終於迎來了與坦普爾1號“親密接觸”的激動人心時刻。

  撞擊器擊中彗星的彗核後,會在其表面轟出“彈坑”,使其內部物質暴露出來供研究。據預測,撞擊會造成彗核表面的冰雪、塵埃等濺起,好比在太空中放出一個大“焰火”。

  科學家們認為,彗核中含有太陽系初生時遺留的物質,他們希望借助“深度撞擊”對太陽系誕生的過程有更多了解。但坦普爾1號彗星在太空中運動速度高達每秒30公里,“深度撞擊”自己的運動速度也達到每秒20公里,還要釋放出一個撞擊器“打”中彗核,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撞擊的成功,表明項目中的無人控制航天器技術完全達到了預想目標,”比夫説。撞擊器在導航控制系統的操縱下,經過80萬公里的自主飛行,其間三次發動機點火調整,最終精確地對準目標,這被“深度撞擊”項目負責人裏克格蘭米爾比喻為“在高速飛行的針上穿線”。

  這次撞擊帶來的信息,可能涉及太陽系的誕生、地球上水的來源,以及地球生命的興起,足夠科學家們夜以繼日地分析。“30天后‘深度撞擊’項目就將結束了,但其數據分析工作會持續好多年,”比夫告訴記者。(完)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