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5日 11:00 來源:新華社
儘管沒有誰可以前往太空中的現場,近觀“深度撞擊”擊中坦普爾1號彗星時在太空中所綻放出的燦爛“焰火”,但還是有成千上萬的人守候在電腦、電視等媒體工具前,癡癡等候撞擊的那一刻,期待與科學家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深度撞擊”,深深地震撼了許多人的心,也將深深地印在許多人的腦海裏。
撞擊已經完成,不過對於科學家們來説,艱辛的工作不過才剛剛開始。科學家首先要關注的,無疑將是坦普爾1號彗星究竟被撞出了多深的洞,由此從彗核中暴露出來多少可能的太陽系原始物質,又能據此分析研究,帶領人類穿越多麼深遠的時空隧道,去探尋宇宙深處的秘密?
按計劃,撞擊後蒐集到的各種相關數據將在約一個月後陸續傳回,再經歷約幾個月的數據分析時間,整個項目要一直到2006年3月才將宣告結束。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要到那時才能有個確切的答案。
對於諸多業餘天文愛好者而言,撞擊過後,華麗的帷幕落下,他們心中的激動或許也已經平息。然而實則不然,“深度撞擊”對我們普通人的意義同樣深遠。
其一,科學家的發現將幫助我們對太陽系誕生的過程有更多了解,並將對探索生命的起源、地球上水的來源也有重大意義。天文學家猜想,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大約39億年前可能都曾受到彗星的密集轟擊,而不久後地球上就出現了生命,兩者之間可能有聯絡。如果能由此在回答“人類從哪來”的問題上有所幫助,此次撞擊的意義更將惠及全人類。
其次,“深度撞擊”探測器飛行了約4.3億公里之後,才釋放出撞擊器,而撞擊器也經過了80萬公里的自主飛行,並在三次發動機點火調整後最終精確地擊中目標。整個過程的航天器無人控制技術堪稱完美,而這對人類未來遠足外空,離開蟄居許久的地球家園,前往外空開闢新的樂土,也將具有重大意義。
再者,以如此一種好萊塢大片的方式進行的“深度撞擊”,無疑能激發出人類更多的想像,吸引更多的人投身科學探索。或許在許多人的眼中,科學研究總是枯燥無味的,而空間探索則更往往是“虛無縹緲”的。但“深度撞擊”吸引了無數的眼球,當他們在今後仰望蒼穹的時候,心中或許會萌發出更多從事科學探索的激情。而這,或許遠比傳統教科書式科普教育的效果要來得更好。
可能有人會説,“深度撞擊”耗資3.3億美元,如此鉅資是否值得?然而,比較一下吧,一架B-2轟炸機的單價高達21億美元,當它在地球上留下深坑的同時,留在人類心靈裏的傷害,又是多麼深重呢?
“香消玉殞”在宇宙深處,“深度撞擊”留給人類的,絕非僅僅只是一場華美的“焰火”表演。(新華社記者 潘治)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