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5日 10:4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潘治 劉軍 毛磊)7月4日,美國宇航局的“深度撞擊”彗星探測器將與坦普爾1號彗星在太空深處上演一場親密接觸的精彩大戲。現根據美國宇航局官方公佈的“劇本”,摘要如下:
1、導演:眾多大腕聯手執導,雲集業界頂尖機構及科研院校、企業等,包括美國宇航局及其噴氣推進實驗室、馬裏蘭大學等高校以及“鮑爾”航天科技公司等企業。
2、劇本創意:30年多前,英國科幻作家阿瑟 克拉克在一本名為《2001》的作品中構想出“撞擊彗星”的創意,也引起了諸多航天大腕的興趣。經過不斷改進、完善後的計劃,最終於1999年7月被美國宇航局等方面採納。
3、時間:格林尼治時間7月4日淩晨5時52分(北京時間4日13時52分)。
4、地點:距地球1.3億公里的太空深處,室女座中最明亮的星體角宿一附近。
5、主角一:“深度撞擊”彗星探測器,於今年1月12日發射升空,迄今已在太空中飛行了近4.3億公里。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飛行器,負責提供動力並攜帶有諸多科學儀器;二是用來轟擊彗核表面的撞擊器,體積相當於一台普通家用冰箱,重近400公斤。
6、主角二:坦普爾1號彗星,它由德國天文學家坦普爾于1867年發現並以他的名字而命名,這顆彗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圍繞太陽的橢圓軌道運行,彗核自轉週期約42小時。
7、劇情梗概:北京時間7月3日14時07分,“深度撞擊”彗星撞擊器從其搭載的母船探測器中被釋放出來,並開始調整飛行姿態和速度,等待與坦普爾1號的約會。約24小時後,坦普爾1號彗星如約而至,兩者將以約每秒10公里的速度“激情”相撞。
8、攝像:此次拍攝規模龐大,各路高手精英盡出。太空中,美國的“哈勃”、“斯皮策”、“錢德拉”和歐洲的“牛頓”天文望遠鏡等會從各個波段觀察;地面上,美國基特山天文臺、歐洲南方天文臺等也會持續監測。在能見度好的情況下,西半球某些地區的人們或許也可借助高倍望遠鏡參與“實錄”。
9、投資及製作:憑藉2.5億美元的投資,6月29日公映的好萊塢科幻巨片《世界大戰》超過《泰坦尼克號》2億美元的紀錄成為最昂貴的影片。而“深度撞擊”計劃則共耗資3.3億美元,輕鬆摘冠。《世界大戰》耗時7個月拍攝而成,而“深度撞擊”計劃自今年1月12日發射探測器開始,7月4日上演撞擊一幕,約一個月後傳回首批相關數據,再經歷約幾個月的數據分析時間,整個項目要一直到2006年3月才將宣告結束。
10、影片宗旨:暴力絕非本部大片宣揚的宗旨。科學家認為,彗核內部的物質構成和表面可能會有顯著的不同,只有類似的撞擊方式才能對彗核內部進行深入研究。此次撞擊的科學目標包括:首次直接探測彗核內部的物質;了解彗核表面的構成、密度、強度及其多孔性;通過比較,研究彗核表面和其內部物質的關係;了解彗星演化的歷史,解答彗核是如何形成的問題等。(完)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