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lass=title_doc>第一集 兵臨城下 |
|
" class=text> 1950年,遠東朝鮮半島,戰火硝煙籠罩在北緯38度線上空,交戰雙方陷入漫長的陣地對峙局面。陣地對面的聯合國軍,擁有著根本無法匹敵的裝備優勢和強大火力,志願軍陣地上任何風吹草動,隨時都有可能招來對面炮火鋪天蓋地的傾瀉。
在密集火力的掩護下,對面的聯合國軍不斷向中間地帶擴展陣地。交戰雙方的距離越逼越近,像牙齒一樣相互絞合在一起,雙方陣地最遠的地方不超過一千米,最近的地方只有百米之遙。一位志願軍戰士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對面陣地上的人,他的眼睛是黃色還是藍色,我已經看得清清楚楚。
為了避免因盲目射擊引來的敵軍炮火報復,在當時的志願軍中曾經有過這樣一條軍令,不能隨意放槍。然而,每一個士兵都不願意在這種氣氛下永遠被動下去,終於,這條軍規被一個名叫徐世禎的人給打破了。 |
|
" class=title_doc>第二集 隱身戰士 |
|
" class=text> 志願軍狙擊手一擊成功,隨之也就暴露了藏身地點,不到一分鐘,鋪天蓋地的炮火,以及各種輕重武器,就會暴雨一般傾瀉到狙擊手的射擊陣地上。在生死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作為一名優秀的狙擊手,他不僅要有出色的槍法,還要必須學會在最危險的環境中隱蔽生存,這是亙古不變的狙擊法則。
淩晨三點鐘,朱永豪與班長楊宏志悄悄起身,他們必須在天亮之前進入到伏擊地點。為了避免暴露目標,兩個人從頭到腳要披上白布,因為在舉目皆白的雪地上,任何一點雜色都會顯得異常醒目。
天色一點點大亮,一天的伏擊開始了。這種等待通常十分漫長,漫長得似乎永遠沒有盡頭。朱永毫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對面的陣地,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或者急躁,他們伏擊的位置距敵人的最前沿陣地不超過150米,一旦被對面發現,他們沒有任何逃生的機會。 |
|
" class=title_doc>第三集 致命距離 |
|
" class=text> 張桃芳,這位槍法如神的狙擊手,他所帶來的威脅甚至要遠遠大於任何重型武器。讓對手頗感頭疼的是,儘管用盡了各種招數,這位槍法出眾的狙擊手依然在一彈一命,不慌不忙的蠶食著聯合國軍陣地上的有生力量,這種恐怖悄無聲息的浸潤著每個士兵的神經。對手無時無刻都在想方設法除掉這個勁敵。然而對於這樣一個本領出眾的狙擊手來説,誰將是他的剋星呢?
這一天似乎和往日並沒有什麼不同,張桃芳照例一早走出坑道。他還不知道,就在200米外對面陣地的一個角落裏,一個黑洞洞的槍口正在虎視眈眈地跟蹤著他的一舉一動。
直到朝鮮戰爭結束,張桃芳一直活躍在前沿陣地上。作為一名狙擊手,張桃芳單兵作戰32天,擊發 442次,斃敵214名,創下了朝鮮戰場冷槍狙擊射殺最高記錄。而極具傳奇色彩的是,雖然身經百戰,屢次遇險,張桃芳卻毫發無傷,全身而退,這不能不説是一個戰爭中的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