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科技頻道 > 狙擊英雄 > 分集詳解 > 正文

第一集 兵臨城下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8日 14:43

  狙擊手,這個獨特的名字所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冷酷而又浪漫的聯想。對手們把他稱作戰場的幽靈,無聲無息地殺人于無形,沒有人敢否認他的存在,卻找不到他藏身何處。防不勝防,避無可避,狙擊手的特定稱謂,總是暗含著黑暗中隱隱的殺機。

  然而,我們今天故事中的狙擊手,也許並沒有你想象中那樣神秘莫測,他們當中很多只是剛剛踏入戰場的新兵,他們甚至不曾接受過任何正規的戰術訓練,但是,他們卻經歷了所有戰爭中一樣的生死搏殺。

  1950年,遠東朝鮮半島,戰火硝煙籠罩在北緯38度線上空。

  經過五次戰役的激烈廝殺,交戰雙方都開始認識到,他們遇上了從未經歷過的強勁對手。這場戰爭的結局,註定不可能在短期內見分曉。

  戰爭開始後的第二個夏天,朝鮮中部城市開城郊外來鳳莊。在這座戰前曾經的小茶館中,交戰雙方第一次坐到了一起,曠日持久的停戰談判就此拉開帷幕。然而戰事並沒有就此消停下來,在三八線附近,交戰雙方壁壘森嚴,近百萬大軍劍拔弩張,大戰隨時一觸即發。戰場上的交鋒永遠不會只是靠嘴去説的。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軍事歷史學 陳忠龍 教授:在談判的形勢下,我們就不便於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破壞談判氣氛。美國人也沒發動大規模進,只是小規模的進攻。當時談判並不順利,美國人要價很高,我們是要公平合理地解決朝鮮問題,打擊美國的霸權氣焰。這樣談了十多天,到七月下旬,雙方在談判之中未採取措施,於是出現邊談邊拖的局面。這樣在全線二百多公里的陣地表面上雙方形成對峙。

  戰爭轉為以陣地對峙為主的局面,習慣於運動作戰的志願軍,一時之間很難適應這種硬碰硬的作戰方式。陣地對面的聯合國軍,擁有著根本無法匹敵的裝備優勢和強大火力,志願軍陣地上任何風吹草動,隨時都有可能招來對面炮火鋪天蓋地的傾瀉。

  軍事科學院軍史部研究員 曲愛國:我軍在歷史上,在國內革命戰爭期間,非常善於打運動戰,而這種陣地對峙戰,不是我們的強項,因為陣地對峙勝負的天平是向裝備優勢的一方傾斜的。在朝鮮戰場上客觀的形式要求雙方在三八線地區,以三八線為界,相對一個界限轉入陣地防禦陣地對峙之後,前線的每一個小的山頭,甚至某一個特定的地點的得失,都直接關係到談判桌上雙方的氣勢,雙方的得失。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志願軍必須轉入陣地作戰,而且要逐步地改善自己的陣地設施,同時採取積極的行動,奪取戰場的主動權。

  1951年夏季,志願軍第六十軍奉命進入朝鮮東部魚隱山防線。此時此刻,志願軍的陣地基本上還是野戰工事,簡陋的防禦設施在對方密集炮火往復轟擊下顯得不堪重負。而在大多數志願軍戰士手中,武器裝備還是以步槍,衝鋒槍等輕武器為主,射程小,火力弱,根本無法對對手造成有效殺傷。

  六十軍戰士 曾元山:槍少,子彈也少。槍不好,我們那時候的槍是打一個子彈扳一個槍栓。我們有個鐵盤衝鋒槍,那都是連長排長這樣的人配,我們拿的槍就是水連珠槍,蘇式的槍,那還不錯的,有的還沒有槍。

  六十軍戰士 王吉林:當時用的都是蘇聯老大哥的武器裝備,用的水連珠步槍,比較先進的,打一發、裝一發。當時敵人為什麼很瘋狂呢?他是用高射機關槍,平射控制我們。高射機關槍射程比較遠,有效射距大概是一千六百米,有效射距比較遠,控制地帶比我們強。

  既沒有足夠的火力還擊,又缺乏堅固的工事防禦體系,志願軍在這種陣地對抗作戰中顯得極為被動。而更為不利的是,對面陣地所在位置的平均高度要比志願軍陣地高出一兩百米,對手居高臨下,志願軍的一切地表活動完全暴露在對方視線當中。

  志願軍戰士 張萬一:反正白天我們沒辦法活動,一開始這個情況已經看到了。敵人對著我們是個什麼情況?敵人居高臨下,我們就沒辦法活動。有些地區必須要出來到前面去,要去的話,走個明顯的地方,走的這個溝比較直,敵人就打。

  志願軍戰士 曾元山:我們是晚上上陣地。上了陣地以後,第二天早上天還不亮 拂曉的時候,敵人就向我們開炮了。那個時候我們新兵就感覺到,敵人是不是要攻來了,實際上那就是敵人的冷槍冷炮。機槍、炮一直往我們陣地上轟,把我們上面構築的陣地打得差不多了,我們就都隱蔽起來。那時候我們還沒有防空洞,就是這麼一條壕,人就蹲在裏面,有個單人掩體,就蹲在掩體裏。有的掩體打碎了,有的掩體沒打碎。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