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李太生:艾滋病,不是絕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6日 10:58 來源:CCTV.com

  艾滋病聯合治療法(即雞尾酒療法),1993年在美國正式推出後就被寄予厚望,人們希望在和艾滋病的較量中能從此佔據上風。然而1996年,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論文,認為雞尾酒療法只能控制病情,而艾滋病患者已經被破壞的免疫系統是不可能再恢復的,艾滋病仍然是不治之症。當時正在法國從事艾滋病研究的中國醫生李太生,卻在臨床診療中建立了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理論。1997年他的發現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後,國際艾滋病界稱,李太生為人類將來攻克艾滋病打開了希望之門,這意味著艾滋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了。


李太生

  重建艾滋病人免疫功能的重要理論橫空出世

  雞尾酒療法,是由美國華裔科學家何大一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改變了過去單一的藥物治療方法,代之以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藥物治療。在那個時候,科學家們的普遍認識是,雞尾酒療法只能對早中期的艾滋病患者有效,而對晚期患者的人體免疫功能重建並沒有幫助。

  1996年7、8月,李太生發現一些艾滋病臨床患者,在服用了半年左右的藥物後,都感到自己的病情有所好轉,而且感染性也確實降低了。從整體上觀察,艾滋病患者的病況呈現漸好走勢。

  這次意外的臨床發現使李太生意識到,可能患者目前正在服用的一組藥物産生了作用,那麼也就是説,只要是恰當的藥物搭配,就能夠對患者的免疫系統産生作用。雖然這只是李太生的推測,可是一旦得到證實,它將會使那些深陷絕望的人們重新獲得希望。

  接下來,李太生和他的導師對5名艾滋病患者,進行了蛋白酶抑製劑新型治療方案,隨後又採用3種藥物進行聯合用藥……到1996年的年底,基本實驗結果一齣來,大膽的推測被證實存在極大的可能性。通過聯合用藥治療的艾滋病患者體內T細胞,不僅在數量上增長了,而且在質量上都有了改變,新生的T細胞開始發揮的有效對抗機會性感染的能力,體現出患者免疫功能的重新建立。

  1997年6月,李太生和他的導師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論文,這也是國際艾滋病界第一次正式宣佈,艾滋病不再是不治之症。過去,如果有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都是等到出現發燒、肺炎等症狀才被查出感染來,那時的患者仿佛走進世界末日,只能等死。但現在根據新的理論,就可以對他的病情加以控制,控制到跟剛開始感染病毒的狀態一樣,加長病人存活的時間。

  原先,如果一個人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同時又知道自己無藥可救,往往自暴自棄不去就醫,增加了控制病情傳播的難度。但是現在,這個理論給了病人重新就醫活下去的希望,也減少了他傳染給別人的可能性。所以,免疫重建理論以及相關的研究結果,對推動艾滋病的臨床治療,做出了重要貢獻,是艾滋病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

  對待艾滋病人極富人性關懷的診治方法

  李太生現在是協和醫院感染科的醫生,每週三的上午是他的艾滋病門診時間。今天來就診的年輕女孩和李太生認識已經有5年了。

  1995年由於燒傷輸血,她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直到2000年才發病。發病後右眼失明,左眼視力也急速下降。由於治療效果不好,沒多久就不能走路,話也説不出來了。後來。她父親把她背到協和醫院李太生這裡就診後,療效比較明顯,除了眼睛看東西模糊不清以外,其它症狀都得到了控制。現在,她的免疫細胞功能恢復得和正常人差不多了。

  李太生在和患者的交往中,態度親切溫和,經常在家長裏短的聊天中,消除患者原先那種恐懼心理,很多患者都願意把自己不為外人所知的心裏話告訴他。同時,他在治療過程中,特別自信,這種自信直接感染了病人的情緒,本來是帶著絕望來的,但是經過李太生一段時間的診療,他們逐漸樂觀起來。艾滋病患者都覺得,如果按照李醫生的醫囑治療,基本上沒什麼問題。

  李太生自己是這麼看待與艾滋病患者交流中的態度的。他説,患者本身得這種病,心裏就有很濃重的恐懼感和自卑感。加上旁人的歧視,活著的壓力是相當大的。如果鼓起勇氣前來就醫,而醫生卻正襟危坐地和他談話,那他肯定更緊張,很多話就不一定跟醫生説,這樣對醫生深入了解患者病情是很不利的。李太生一直把艾滋病當成是一個很普通的傳染病,這不是説他不重視病情的嚴重性,而是他要以一種很平等的方式去對待這群特殊群體。

  他這樣的醫療態度和1993年在巴黎皮蒂爾醫院的經歷密切相關。皮蒂爾醫院是歐洲最大的綜合性醫院,也是歐洲的艾滋病研究中心。在這裡,年輕的中國醫生李太生第一次接觸到了艾滋病患者。以前在國內從來都沒有見過艾滋病患者的李太生第一次在感染科裸手去接觸患者的皮膚時,李太生回憶當時的感覺説,就好像摸到蛇。看完幾個病人以後,他的老師手都沒洗一下,便出了病房拿起個麵包就吃。李太生當時看到這樣的情景,恐懼得都要暈了。在國內,醫生不僅不會裸手去接觸病人,就算戴著手套接觸過後,手還要被使勁地浸泡。但在皮蒂爾醫院這樣的環境下,李太生不再對艾滋病的傳染性害怕,還總結了一套對待艾滋病患者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艾滋病病毒

  責任是李太生心中的一桿秤

  做一個有責任心的成功醫生是李太生少年時代的夢想,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20多年前那段無法擺脫的記憶。當時李太生填報志願的時候,鐵了心要上醫學院,因為他覺得只有選擇醫學院才能撫慰他失去弟弟的悲傷──那個他人生第一次失去的心愛的人。

  李太生的弟弟非常漂亮、聰明,在家裏深受父親喜愛。5歲左右,他突然生病發燒,剛開始只是有點喘,被村裏醫生診斷為感冒,可是當李太生從學校再次回家的時候,弟弟卻永遠地離開了大家。原來他得的是白喉,最後引起喉頭窒息而死。這個悲劇對李太生的刺激非常大,直接導致了他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對醫學院的“情有獨鍾”。

  2003年為了應對非典型性肺炎,協和醫院成立了非典診斷專家組,醫院所有非典病人的診斷都必須由這個專家組來定奪,李太生正是這個三人專家組的成員之一。協和醫院的第一個非典病人,實際上是感染科的醫生幫助診斷的,其中李太生是其中很重要的人物。

  那段日子的某一天,李太生吃完飯喝了點酒,情緒比較激動,痛哭流涕地對同事王仲説:王仲啊,你可千萬不能讓協和醫院有人感染啊!如果協和醫院有人感染了非典,就是咱倆的罪過,咱倆就成了協和的罪人了……雖然這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可以想見李太生的責任感。

  李太生現在承擔著國家863、973計劃和科技部“十五”攻關的部分科研任務,國家撥給他的研究小組1000多萬元的科研經費,同時,他與歐盟、美國和日本的科研機構保持著緊密的合作……而這一切也正是這個精力充沛的臨床醫生所希望得到的。

  正像面對其他疾病一樣,人類從來沒有放棄與艾滋病的鬥爭。李太生説,醫學上,任何一種疾病只要發現了明確的病因,就是相對容易處理的。艾滋病的發病原因遠沒有腫瘤、癌症複雜,所以艾滋病的攻克很可能會在它們之前。今年3月12日,中國自行研製的艾滋病疫苗首次進行人體試驗,首批8名志願者在廣西接受了艾滋病疫苗注射,這是中國首次開展艾滋病疫苗臨床研究。李太生説,在不遠的將來,也許就在三五年之後,艾滋病病人每年只需要打幾針,就可以和健康的人一樣生活了。

  (CCTV《人物》欄目供稿)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