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6日 16:48 來源:新華社
| |
當神舟六號飛船完成太空之旅,平安返回地面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為勝利歡呼。而這個時候,也許只有飛船應用系統的科學家們絲毫不敢鬆懈,因為飛船軌道艙還在太空運行,空間科學實驗還將持續半年左右的時間。
在酒泉發射基地駐守了整整四個月的分系統主任設計師王家騏清楚地記得神舟五號成功返回的時候,自己的眼淚嘩嘩地直往下流。他説,這一次沒有眼淚,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是我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試驗,這是真正的勝利。
作為載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統之一,應用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開展空間對地觀測、空間科學及技術實驗。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總體部受中國科學院委託,具體組織實施了飛船應用系統工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13年來,上千人參與了應用系統的科研工作,完成大量研究試驗任務,並實現了全部預定的科學與應用目標。
“應用系統是我們全體科研人員團結協作的成果。”王家騏説。當記者問到這位載人航天工程的“元老”13年來最大的感觸是什麼的時候,快人快語的王家騏説:“要知道這13年這麼苦、這麼累、這麼難,當初可能就不幹了。”爽朗笑聲中掩飾不住成功的自豪和欣慰。
應用系統是我國空間任務中規模最大、涉及領域最廣的空間科學與應用工程。對於一直在地面上搞研究的科學家們來説,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怎麼搞,我們沒有經驗,最開始的時候連實施細則都不知道該怎麼編。” 應用系統總體室主任王建一説。
不會的就從頭開始學,科學家們當起了“小學生”。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徐抒岩準備了一個筆記本,上面滿滿地記錄了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剛開始有2/3多的問題無法解決,他就慢慢學,一遍遍琢磨,解決一個畫一個勾。
神舟六號應用系統的每一個結構都比神五時要複雜得多,技術要求也更高。分系統主管設計師于平舉例説,軟體工程是應用系統重要的一塊,神舟六號光軟體技術文檔就裝滿了一輛小型麵包車。
嚴謹的科學工作容不得一點瑕疵,科研人員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萬無一失。“有時候一個軟體的缺陷找不到,大家都特別著急,最難的一次4個人測試了一個星期才找出一個隱蔽的小錯誤。”于平説。
通過不懈的努力,應用系統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並成功研製出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多模態微波遙感器等一批先進空間遙感儀器。據王家騏介紹,神舟六號航天員帶回來的實驗數據和飛船自動傳回的數據顯示,這次實驗結果和神舟五號時相比有了質的飛躍。
短短數年,從零開始,到形成了一系列規範的技術流程,培養出一支過硬的科研隊伍,背後是應用系統團隊中每一個人無私的付出。
神舟五號成功後,一部分研究人員被抽調去參加別的工作,神舟六號啟動在即,應用系統任務更加艱巨,缺少一位光電方面的&&人。當時正在加拿大進修的徐抒岩接到了院領導希望他回國的電話。明知道這項任務困難重重,徐抒岩還是毅然中斷學業,放棄了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和博士論文,回到祖國擔起了重任。
應用系統是一個戰鬥集體,在這裡沒有性別的區分。張梅英是分系統一名普通實驗員,在參加載人航天工程的日子裏,她的孩子也逐漸長大。但孩子成長中許多重要的時刻,卻沒有媽媽的參與。“有一次出差回來,孩子對我説,沒有你,我和爸爸過得也很好。”説到這裡,張梅英眼圈紅了。
“在我們的團隊中,從副總指揮到普通科研人員,有不少女性。女同志參加這樣的大工程需要犧牲更多,去基地搞測試一走就是幾個月,不得不捨棄家庭和孩子。”48歲的應用系統總體高級工程師吳立琛説。她的孩子今年考大學,但吳立琛幾乎沒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
在這個團隊裏,帶病工作、捨棄家庭、年輕同志推遲婚期早已經不是什麼故事,為了神舟飛天,每個人都全力以赴。“人的苦樂觀不一樣,我們的快樂就是今天解決了什麼難題,又想出了什麼新辦法,這樣得到的快樂不亞於一個商人回家數鈔票的快樂。”王家騏説。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僅在載人航天一期工程中,應用系統就突破了70余項重大關鍵技術,全新研製了185台航天有效載荷,完成了28項飛行試驗任務,取得了100余項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技術、新方法,為神舟六號的成功打下了基礎,也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的發展。
神舟六號成功後,鮮花與掌聲送給了凱旋的航天英雄,應用系統的科研人員依然默默無聞地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我們的擔子還很重,未來神舟七號、八號,應用系統還將向著更深更廣的領域不斷前進。”(新華社記者李斌、吳晶晶)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