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楊利偉的親身體驗促成神舟六號多項改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3日 17:38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孫彥新)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透露,神舟六號的多項改進,源於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在太空飛行時的一些感受。

  如何讓航天員參與到飛船的設計建造中來,一直是科技人員十分關心的問題。在神舟六號研製時,楊利偉是惟一在太空中乘坐過神舟飛船的人。張柏楠介紹,楊利偉返回後,我們與他進行了座談,他反映神舟飛船乘坐非常舒適,感覺很滿意。但是有兩個小的技術細節需要改進,一是返回艙舷窗的位置讓他在觀察時感到彆扭;二是飛船上用來收集雜物的袋子,地面上感覺用拉鏈比較方便,太空中的實際感受卻是用繩係口的方式更方便。

  針對楊利偉提出的意見,在神舟六號設計建造過程中,飛船工程師反復親身體會,調整了航天員座椅與舷窗的相對關係,併為航天員制定了如何找到最佳觀察位置的辦法。重新生産的用來收集零散物品的袋子,封口處也都儘量改成了尼龍搭扣。

  張柏楠説,在這之前更多的時候,航天員通過航天醫學工程人員間接參與到飛船設計過程中。飛船設計之初,很多科學家和專家對國際上其他載人航天器進行了深入研究,再經過反復試驗和論證,對飛船提出了醫學和工效學的要求,從艙內噪聲、震動,到照明燈亮度,儀錶上顯示字符的大小間距,每個細節都有嚴格細緻的要求。

  飛船設計好後,由航天員系統進行評價。從神舟一號直到現在還在進行不斷地改進。張柏楠舉例説,楊利偉曾在神舟五號上使用過的用來控制儀錶板的像槍一樣的金屬棍,一共改了三輪才完成。

  工效學也叫人機工程學,在地面上已經發展得很成熟,汽車、電腦等領域都有通用的標準。航天領域的難度在於,一些在地面上覺得十分可行的操作,在太空環境下,可能會變得完全不同。因此,張柏楠説,飛船的設計師們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航天員在太空駕乘飛船後,為神舟飛船的繼續完善提供珍貴意見。(完)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